在丰润区王官营镇曹庄子村,有一家民俗博物馆,占地68平方米,馆藏展品480多件。自今年8月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村民及各界参观者近万人次。
12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曹庄子村委会三楼的民俗博物馆。墙上挂的、桌子上摆的、地上放的,都是从前农民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各式各样,让人目不暇接。清中期的纺车、民国初期的梳妆台以及老式织布机、石碾、石磨等老物件,让人眼花缭乱。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农村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具,都逐渐被遗忘。而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机会了解和体验过去的农村生活。为了让年轻人感知过去,了解历史、留住乡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村开办了这家民俗博物馆。”村党支部书记曹锦介绍说。

图为游客正在研究老式缝纫机的使用方法。赵春卉 朱大勇 摄 2018年底,村里开始向村民征集老物件。90多岁的甄富送来奶奶陪嫁的梳妆台;张术林拿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各种票据;朱胜利拿出自家的一对掸瓶,说:“这是姥姥给我妈的陪嫁,有人给一千块钱我都没舍得卖,村里建民俗馆我要献出来,让大家分享,比我自己把玩强多了!”两天时间,收到村民无偿捐献的老物件300多件。
2019年6月,村里开始建设民俗博物馆。村委会腾出三楼的一间办公用房,曹锦从自家拿出10万元,用于装饰装修、购置展柜等项开支。经过3个月的紧张忙碌,民俗博物馆完美地展现在村民面前。
据了解,曹庄子村民俗博物馆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附近村庄及远道而来的参观者。“曹庄子人把老物件分门别类、精心布展,让我深有感触。今后,我还会带学生来参观,给他们讲讲这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王官营小学校长刘东光参观后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