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各庄镇郭庄村,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中的所有变故,独自一人为女儿撑起了一片天。
今年68岁的彭书香一家五口,丈夫勤劳能干、妻子朴实善良、两女一子,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能吃饱穿暖的日子就是好日子。这样的好日子刚过不久,1970年,五岁的大女儿蒋艳军突然走路直不起腰、抬腿困难,后经医院诊断为“骨结核”病,这对于彭书香夫妇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从此便开始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听说有个大夫能针灸治这种病,两人将信将疑的带着孩子做了两次,没想到孩子真的能慢慢地抬腿、迈步了,随后又扎了几次针,孩子竟跑跳自如,压在夫妻俩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时间到了1990年,一天,彭书香注意到女儿走路时抬腿非常吃力,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不好的预感随即袭来,很快预感变成了现实,女儿再次不能走路。夫妻俩迅速带着女儿来到了唐山骨科医院,这次女儿被诊断为“胸椎压迫神经”,必须接受手术,而且手术的风险特别大,即使成功,也只是暂时缓解,还会有再次压迫的风险,夫妻俩抱着一线希望为女儿先后做了两次手术,无奈的是手术几乎没起任何作用,女儿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从此瘫痪在床。这时,女儿25岁,正直青春年华,想想自己下半辈子只能靠母亲照顾,她想过放弃,想过死,可看着每日为自己操劳的母亲,女儿选择了坚持。为了照顾瘫痪的女儿,彭书香没有出过一次远门。给女儿穿衣、翻身、伺候大小便……她竭尽能量,细心照顾,尽着一个母亲的责任。
1994年,彭书香的丈夫被查出患肝癌晚期,从确诊到结束生命仅仅5个月,对于丈夫的突然去世,彭书香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看着瘫痪在床的女儿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彭书香咬咬牙,擦干泪,独自扛起了照料一家的重任。那一年,彭书香46岁。女儿做手术加上丈夫病重住院,家里的经济入不敷出,外面还欠了好几万元的债,为了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彭书香承包了五亩地,加上家里原有的一共9亩多,春种秋收全靠彭书香一个人忙活,产出的粮食除了留一小部分自家吃之外,其余的全部用来还债,即使这样,两个孩子还是辍学了。这样紧张的日子过了几年,外面欠的债终于还完了,二女儿找了婆家,彭书香刚要松口气,儿子又到了娶妻的年龄,接下来彭书香又开始了新一轮借钱、还债的生活。就这样,彭书香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为儿女挡风遮雨,坚强的支撑着这个沉重的家。
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女儿从青年步入中年,彭书香也从青丝到白发。彭书香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卧床的女儿换垫褥,擦洗身子,然后端着换下来的脏衣服去清洗。除了卧床,女儿也需要下床活动,每次上下床,对彭书香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以前她还能背着女儿出门,现在年纪大了,她只能一手扶着炕沿,一手托着女儿腰,连拖带拽帮助女儿上下。由于多年日复一日地背女儿上下和没日没夜的干地里的活儿,彭书香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变得不会弯腰,下地干活时她只能爬着或坐着干。常年的操劳还使彭书香换上了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每天吃降压药、注射胰岛素,加上女儿定期换尿管和消炎药的钱,每个月都要上千元的费用,母女俩的日常生活开支,全靠一年3000多元的政府补贴和彭书香的养老金维持,有时候连块豆腐都舍不得买。尽管这样,书香一直很乐观,她常说:“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来到这个家就是缘分,只要我有一口气,就会照顾她一辈子。我能干就多干点,等我实在干不动了,她还有弟弟妹妹。”
每每看到母亲为自己操劳,蒋艳军都会在内心许愿:“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只做您健康的女儿,给您尽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