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老兵:这40年,唐山变化太大了!
环网 发表于:2016-7-4 08:47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2782
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老兵

这40年,唐山变化太大了!

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老兵:这40年,唐山变化太大了!

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老兵:这40年,唐山变化太大了!


图为黄肃向抗震纪念碑深情地敬上军礼。永合摄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在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之际,记者在抗震纪念碑广场前采访了曾参加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全过程、并在执行救灾任务中荣立三等功的抗震救灾老兵黄肃,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那段往事,更惊叹于唐山这40年间的巨大变化。
  黄肃先生今年62岁,地震发生时在丰润县(现为丰润区)的第二炮兵某团服役,职务是四营八连副排长兼技师。黄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觉历历在目。地震发生后,根据上级指示,当天上午9时, 22岁的黄肃随该团第一批进入唐山市区抢险救灾,当天与战友一起在钓鱼台附近倒塌的楼房中救出受灾群众3人,并指挥社会车辆向附近地区运送受伤群众300余人。在抗震救灾后续工作中,他们担负铁路转运伤员和装卸物资的任务。
  黄肃于1988年移防至河南,1996年转业至深圳,在城管部门任职。由于对唐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返回唐山,看看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的变化。凝视着抗震纪念碑前的碑文,黄肃动情地说道:“我亲身经历了那场灾难,更目睹了40年来唐山的巨变,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弥足珍贵。”
  参加抗震救灾时,黄肃看到一片残垣断壁的城市,心中悲怆不已,暗想这座城市大概是要从地图上消失了。但短短几年后,唐山人民自强不息努力建设,加上全国各地援建,一座规划合理的新唐山拔地而起,这令他惊叹不已。
  在黄肃眼中,震后新唐山可谓日新月异。上世纪80年代初,黄肃经常因公乘坐14路公交车从丰润来市中心区办事。“笔直的道路四通八达,规划合理的居民区、医院及公园……让人赞叹的地方不胜枚举。”他回忆道,当时唐山的城市规划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如今,再次回到唐山,这座承载着他许多回忆的城市再次让他眼前一亮。
  “这40年,唐山的变化太大了!”黄肃告诉记者,他1988年离开唐山后,1990年回来过一次,此后每隔七八年都会回唐山看看,唐山这40年的变化,被黄肃尽收眼底。“唐山市区面积较之前扩大了几倍,非常漂亮,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黄肃说。整齐干净又宽阔的街道、发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高楼林立又规划合理的城区、修剪得颇有水准的绿化带及更有风情的树木……黄肃从自己城市管理方面的专业视角向记者一一解读着唐山的巨变。
  臭水坑变成风景优美的南湖公园,原本人迹罕至的荒地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世园会园区更给南湖增添了一抹亮色。独具特色的惠丰湖也给黄肃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抗震纪念碑广场附近低矮的建筑均被林立的高楼取代,高档居民区、写字楼及购物广场展示着如今唐山的大都市气息。
  “唐山还有了自己的民用机场,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黄肃告诉记者,他曾去过唐山三女河机场,机场距离市区较近,地理位置极佳,还有专门的机场连接线,抵达机场非常快捷。机场设施建设现代化,环境优美,服务人性化,安检水平也很高。机场与高铁、动车和高速公路一起,交织成为与外界联系的网络,让唐山成为一座开放融合之都。
  最让黄肃高兴的是唐山人的精神面貌。“再次来到唐山,与朋友相聚也好,看着广场上和路边的市民也好,都被这些普通唐山人的祥和与从内心散发出的满足与愉悦感染。”黄肃觉得,这最能体现唐山人现在的生活状态。
  在唐山人的抗震精神支撑下,震后新唐山就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身为一个亲历者,对唐山有着特殊的感情,目睹唐山这40年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是唐山人民对唐山抗震最好的纪念。”黄肃说。
  钱琨 李永合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