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大地震,“见证”40年发展历
七旬老人捐出珍藏40年的穿衣镜程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一面普普通通的穿衣镜,“目睹”过1976年那场大地震劫难,更“见证”了一个普通唐山家庭从废墟中振作起来、重建家园的40年历程。近日,77岁的张绍臣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将一面承载了全家人情感的穿衣镜交到工作人员手中。
“今天一早起,我老伴儿就到阳台上把镜子摸了又摸,擦了又擦。”张绍臣说,这面穿衣镜被精心保存了40年,一家人早已把它看作“传家宝”。当他提出要把镜子捐出后,老伴儿和儿女们虽然心里舍不得,但还是支持了他的想法。经过本报记者牵线搭桥,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表示,愿意接收这面有着特殊意义的穿衣镜。
1976年大地震发生时,张绍臣家住古冶区卑家店。他家半间厢房的西墙向外倒下,墙上挂着的一面穿衣镜竟然完好无损。一家人便把镜子搬到震后搭建起的防震棚里。后来,这面镜子又跟着他家从卑家店迁到市中心区,住进了楼房,被安置在阳台上。
这面穿衣镜宽约半米,高约1.3米,木质的镜框虽经历了40年,当年刷的蓝色油漆几乎没有脱落,可见主人保存得十分精心。张绍臣介绍,早起一家人对着镜子端正衣冠,再精神抖擞地上班,是他们这个三代教师家庭几十年来每天必做的“功课”。家里的其他家具换了又换,这面穿衣镜却从没被丢掉。
回顾40年来一家人走过的历程,感受到震后唐山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绍臣决定把这面镜子捐出来。
7月15日上午,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展览藏品部的工作人员接收了张家的这面穿衣镜,为张绍臣开具了收藏证书。他们感谢老人的捐赠,并表示这件纪念品将被妥善保存在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张绍臣还把10本自己创作的随笔集《夕阳是这样炼成的》捐赠给了纪念公园管理处。
记者还从管理处展览藏品部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已有3500余件地震文物落户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其中大部分都来自民间捐赠。对这些特殊的文物,藏品部会按照“震灾文物”“抗震救灾”“震后重建”等类别登记造册,永久收藏。
记者 梁赞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