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档案让他们成为“有故事的人”
核心提示
近日,市档案局完成了今年“十佳档案家庭”的评选,对获奖家庭进行了表彰。虽然这一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3年,但仍有不少市民对家庭档案很陌生,记者采访了几个获奖家庭,了解到因为家庭档案,他们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家庭档案是永久的记忆和财富
李福生家住路南。在建立家庭档案之前,他习惯把东西随心所欲地摆放,到需要时翻箱倒柜地找,很多时候找不到。有一次办一个手续,需要结婚证,时间还很急,他怎么找也找不到,几乎将家里的所有地方都找了个遍,最后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结婚证。通过这件事,李福生萌发了建立家庭档案的想法。
李福生将家里所有有保存价值的东西找出来进行分类,建立财产档案、证件档案、说明书档案、照片和音像档案、交友联谊档案、个人履历档案、旅游档案、家庭藏书档案、收藏品档案等,分类之后进行保存。
在整理档案时,李福生意外发现了爷爷1962年由唐山市供销社签发入社的股金证和父亲1962年入社的社员证,还有父亲母亲1967年的结婚证,这些对他来说尤其珍贵。后来,他又找到了自己1986年入伍的通知书及1987年的优抚对象优待证。看到这些证件保存得十分完整,李福生很是欣喜,他感慨,家庭档案承载了他一段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可以留作永久的记忆和财富。
“石头档案”让人感到有滋有味
一块块冰冷的石头,看似无奇,但是被编上了号码,起了“江山多娇”“红日当升”等富有情趣的名字,就组成了“石头档案”。收藏者彭振存感觉小有成就,生活也因此过得别有一番滋味。
彭振存从小喜爱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摸上去温润光滑,让人心情舒畅。”他说,以前外出钓鱼时,他经常留心河边那些造型各异的江石,爱不释手,每次钓鱼回来,都要带回几块好看的石头。彭振存自1993年开始正式收藏滦河石,时间久了,收集了不少造型各异的石头。
彭振存家中不大的客厅内,木架上摆的、地上放的、餐盘里盛的,都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石头。“我收藏的近千块石头中,90%是滦河石,是家乡的石头。”彭振存说。
退休后,彭振存将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寻找、研究石头上。他将钟爱的石头按形状、颜色、图案等分类、编号,为每块石头都起了别致的名字,并记录发现地点和时间。
为给石头起个恰当的名字,彭振存买了不少书籍。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觉得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学问,也与不少爱好者一起交流。彭振存觉得搞石头收藏既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而且以石会友,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家庭档案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当下,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用心良苦,上辅导班、兴趣班,用尽浑身解数,殊不知家长的行为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市民吴翠英觉得自己最成功之处就是儿子上了北大研究生,而她在子女教育方面有一套秘诀。
吴翠英学的是档案专业,对家庭档案的理解更为深刻。在生活上,她不仅把家里的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而且一直给孩子记档案,记录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她还为孩子收集了代表其成长过程的物件,包括小衣服、试卷、学生证、成绩单、课本、毕业证、学位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等,按照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等不同成长阶段分成大类,保存下来。
吴翠英对孩子的一些作文情有独钟,保存得十分完好。她说这些作文代表着孩子思想成长的历程。
在吴翠英儿子眼中,家里的一切都是规规矩矩的,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其他丢三拉四、粗心的男同学不同,他十分注重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收集、整理,培养出认真、细心的作风,并且形成了做事有主见、有始有终的良好品格。
记者 赵立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