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安瑞华的“金鸡百花”20年
环网 发表于:2016-9-24 09:39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3506
文化的积淀和信仰的力量

——记者安瑞华的“金鸡百花”20年

记者安瑞华的“金鸡百花”20年

记者安瑞华的“金鸡百花”20年


图为安瑞华。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我盼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家乡举行,盼了24年,终于盼来了!”安瑞华用3个盼字表达自己的热切。作为一名自1992年第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起就做现场报道的老记者,24年来,金鸡百花电影节成了她的一种情结。安瑞华为家门口举办的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准备了一份厚礼。她把几十年来,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的影视界、文学界、书画界、歌舞戏曲界的560多位艺术家的从艺历程、取得的艺术成就及他们为传承、交流和发展中华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整理、编辑成《梦圆星缘》一书,在电影节期间赠送给与会的艺术家和嘉宾们。
  电影节开幕式后,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雪健欣然接受了安瑞华的赠书。
  仔细翻阅后,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前宽激动地3次握住安瑞华的手,饱含深情地对她说:“谢谢,谢谢你!我们中国电影走向今天的辉煌,离不开你们这些一线的放映员和宣传员。”
  导演杨琳捧书感叹:“这么厚重、这么接地气的书,真不容易,太有价值了!”
  他们被安瑞华的精神深深打动。在他们眼里,这部书不只是安瑞华的私人存档,而是为中国电影,为金鸡百花奖,为老一辈电影人留下了无数鲜活而宝贵的记录,不可替代也无法复制。那些大银幕上的光影传奇,哪怕已经被岁月遗失,也被这个怀旧的人一一捡起,宝若拱璧。
  “热爱电影到痴迷、甚至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紧紧地拥抱她、热恋她,并从中感受到电影的真谛和无穷的魅力,让自己的生活与电影融入一体,把电影内外的艺术磁场含纳于自己的人生中。这是一种福分。”李前宽眼中的安瑞华,就是那个视电影为生命的人。
  天生电影情缘
  小学三年级,在学校的操场上,安瑞华看到了人生第一部电影《白毛女》。神奇的大银幕吸引着她,从此不管三里五里,十里八里,只要有放露天电影的地方就有她。
  恢复高考后,安瑞华考入昌黎师范学校,毕业后本应该到学校去当音乐老师。没想到乐亭电影公司缺播幻灯片的宣传员,就把她招到电影院,放电影,一放就是9年。
  小小的放映室,夏季酷热难耐,冬季冷若冰窟。但这里安放着沸腾的热血,安放着美好的青春,安放着物质最贫乏却精神最富有的日子。小窗里投射的那束光,把这样的日子照亮。在她心里,与电影里的演员们有着无数次的神交、对话。安瑞华一格一格地守望着关于电影、关于艺术的梦想。
  生孩子当天,放完第一场电影,她把第二场的幻灯片播报完,自己走到妇幼医院。女儿生下来,电影院的师傅给她起了个名字“小影”。在电影院9平方米的宿舍里,在放映机日夜不停地转动中,小影长到6周岁,她们一家离开县城。
  因幻灯片屡屡获奖,安瑞华被调入市新华电影院。栖身在一间12平方米的地下室,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又是一住6年。但这有什么呢?电影在,快乐就在。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安瑞华是奋斗的女主角。
  她把电影橱窗做得风生水起,因艺术评论方面的才华被报社领导赏识。经过考试,1991年,安瑞华成了《唐山劳动日报》的一名记者。她负责的还是副刊影视版。电影情缘在继续。1992年,首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桂林召开,作为小有名气的影评人,安瑞华受到电影家协会的邀请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从此开启了她与金鸡百花电影节20多年的独特情缘。
  五访金鸡百花
  “正如电影镜头一样,她不断地将镜头推近。推进到银幕上的英雄人物,也推进到这些英雄人物的扮演者,镜头又不断地继续向前推,仿佛她也伴随着电影摄影机的移动继续走进电影界的社交场所。”
  如果说,做电影放映员和影评人的安瑞华还是一名电影旁观者,作为记者深入采访金鸡百花电影节则让她走入艺术的堂奥。1992年的桂林,首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近距离地步入电影人云集的艺术殿堂,在熠熠星光的照耀之下,对电影所有的热爱都转化成笔端的文字、相机的定格。一同采访的新闻同行都叫她“拼命三娘”。安瑞华总是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好人缘抢到更多的新闻。
  这个操着一口方言的女记者,既端庄大方又质朴真诚,赢得了电影艺术家们的喜爱。
  明星们喜欢听她的乐亭话。冯巩说:“我妈说话和你一个味儿,我是乐亭的姥家。”赵丽蓉老师亲切地叫她闺女。田华老师甚至跨着她一起走红毯。
  李前宽在《梦圆星缘》一书的序里写到了安瑞华与明星们从仰视到平视的转变,随着视角的转变,她笔下的他们,既有光环,也有自然人性;既可亲又可敬。这也是她的文章为读者喜爱的原因。
  1993年第二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适逢《唐山晚报》创刊前夕,安瑞华再赴广州,回来后,整整两个专版是来自一线有料有趣的独家新闻、题词,成为晚报创刊号上的亮点。
  后来,由于工作变动,参加完四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之后,安瑞华中断金鸡百花之旅。但她对艺术的专注与痴迷一直没有中断过。全国唯一的影评专刊《电影评介》经常发表她的评论。直到2005年,在三亚举行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安瑞华作为资深影评人再次受到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邀请,参加百年一遇的电影盛事。就是在这届电影节上,承诺为电影演员、画家张金玲在唐山举办画展。2006年,安瑞华践诺,张金玲画展引起轰动,开创了我市举办名人画展的先河。王铁成、赵文涛、朱旭等艺术家的书画作品相继在唐开展。
  从此,安瑞华把镜头推到更多的领域:书画界、文学界、歌舞戏曲界,延展她艺术宽度的,是她始终秉持的一种人文情怀。
  收获花枝满园
  往日情怀总是诗。历时5个多月的编辑整理,经春寒,战酷暑,100多个日夜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包括《梦圆星缘》在内的三大本《安瑞华文集》面世。另外两本书《情牵热土撷芬芳》《天高地厚好放歌》是安瑞华对家园故土的讴歌和对记者生涯的回望。
  走过千山万水,尝过千辛万苦,凝结千言万语。几十年不舍追求聚沙成塔,千张老照片,张张都是回忆;洋洋数十万言,字字都是故事。这是一名记者的岁月礼赞。
  “我大半生有追求,有精神的寄托,有信仰的力量,爱我的祖国,爱这个美好的时代;热爱生我养我的热土,传承这种人文精神;热爱培养我成长让我进步的平台——《唐山劳动日报》和《唐山晚报》。”正是这样的“三热爱”促成了三部文集的面世,并在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大放异彩。
  纪念,是为了再出发。
  “我还要再‘追星’,把《梦圆星缘》延续下去。”采访结束,安瑞华踌躇满志,像20多年前一样,匆匆进入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主会场,留下一个执著的背影。
  记者 梁竞艳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