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英雄唐山喜相逢
老山英雄唐山喜相逢
老兵们参观唐山地震博物馆。记者 赵亮 摄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9月18日,集结的号角吹响,30年前赴中越边境侦察作战的原步兵72师侦察连66名官兵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齐聚唐山,再叙战友深情。当年的生死战友,今日久别重逢,重温30年前的峥嵘岁月,老兵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军旅往事似昨天,激情岁月仍豪迈
1986年9月18日,对于原步兵72师侦察连的官兵来说,是个难以忘怀的重要日子。那一天,他们立下军令状,唱着《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赴中越边境执行侦察作战任务。时光流转,一晃过去了30年,自参战撤回后,战友们相继离开部队,许多人断了联系,但在战场上结下的生死情谊始终没变,部分能联系上的战友都有聚一聚的愿望,并纷纷建言献策,一场别开生面的战友联谊会应运而生。
生死战友常相念,三十年后喜相逢。今年9月18日,老战友们按约定,从全国四面八方向唐山“集结”,有的生怕耽误了时间,17日就赶到了唐山。一名从鄂尔多斯远道而来的老兵说:“30年了,老战友能聚一下不容易,恰逢唐山举办世园会、陶博会,老战友们都想来看一看,我们都很珍惜这次共叙战友情、共畅美好未来的好机会。”
“请全体起立,唱军歌!”荣获一等战功、两次参战的赵树江连长犹如战前动员,指挥着老战友们高唱雄壮的军歌,拉开了联谊活动的序幕。老兵们站着笔挺的军姿,虽然声音不如往昔洪亮,但精神饱满,气势不减当年。铿锵激昂的旋律把老兵们的思绪带回枪声炮声呐喊声声声在耳的激情岁月:30年前,他们走进硝烟弥漫的老山战场,为了祖国不惜血染军旗。他们在老山以西、河口18号以东100公里的中越边境上,奋战了500多个日夜。他们以英勇顽强的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以不惧生死的信念在老山与扣林山之间开辟雷场通道,为后方部队排除障碍……
联谊会上,老兵们交流感怀,时而欢声笑语、掌声连连,时而温情动人、热泪盈眶。交流互动持续了4个多小时,战友之间千言万语、意犹未尽。现场播放了参战实况纪录片,老兵们看着自己曾经年轻的模样,回想起30年前的一幕幕,不禁热泪盈眶、唏嘘感叹。时任侦察大队常务副队长的谢为民格外激动:“每当回想起这段艰苦、流血、充满激情的岁月,我就会心潮澎湃,很多年过去了,仍然忘不了当年枪林弹雨的日子,忘不了那些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战友。”在谢为民身上,依然可以看到曾经那种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勇敢。和他一样,曾经风华正茂的帅气士兵们如今已年过半百,他们把青春和忠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流逝的时光苍老了他们的容颜,但纵横的皱纹却遮挡不住革命军人特有的刚毅和英姿。
生死战友喜相逢,叫声“班长”分外亲
几载军旅生涯,让他们结下今生不解的友情;30年离别岁月,割不断他们浓厚的情谊。久别重逢后的场面分外温馨,握手、拥抱、寒暄,似乎都不足以表达重逢后的喜悦,千言万语凝聚成一个庄严的军礼,诉说着大家对往事的追忆、对军旅的怀念。烽烟滚滚造英雄,30年前,他们披上军装,出生入死戍边为国。正是因为一起经历过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的情谊才更加深厚。
一名老兵告诉记者:“尽管现在我们各自忙于自己的家事,相互联系少了点儿,但是同吃一锅饭、同穿一种衣的美好,没有随风远去。这群战友,在各行各业工作,但在我们眼中,只有曾经患难与共的班长、排长和连长……”
从团长岗位上转业到地方的谢为民说:“和战友们聚在一起,我不让他们叫我团长,要叫我大队长,听到他们叫我大队长,让我感觉又回到了阵地上,又在指挥他们深入敌后,侦察破袭……”一声声亲切的“三班长”“二排长”“一连长”,仿佛把大家带回了30年前的青葱岁月。
上过战场我骄傲,脱下军装仍是兵
在交流发言中,赵树江连长说:“感恩走过的这段岁月,几十年过去了,仍然难以忘怀曾经在部队的生活,在人生历程中,我为有这样一段光荣的经历而感到无比骄傲。不管到什么地方,到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军人作风,保持军人本色。”尽管脱下军装几十年,但他们没有丢掉军人的本色,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兵。
曾经,这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结集体,用生命保卫祖国;今天,他们传承着人民军队优良传统,保持着人民子弟兵对党忠诚、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革命豪情。“若有战,召必回”,老兵们虽已两鬓泛起银丝,但初心不改,精神依旧,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
“生死之交风雨同舟,血脉相通兵心依旧。”谢为民在联谊会晚宴上说,“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跟党走,听党话,不掉队。”
9月19日,老兵们参观了唐山世园会、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等地,感受唐山的新气象、新变化。看着朝气蓬勃的新城新貌,老兵们纷纷为新唐山叫好、点赞。
在唐山之行接近尾声时,时任指导员的陈振利由衷地感慨:“唐山的变化实在惊人,唐山人民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为民 刘妍 杨星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