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16台展演剧目公布
中国评剧院展演剧目《母亲》剧照
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16台展演剧目公布
成兆才评剧团展演剧目《成兆才与杨三姐告状》剧照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郑雪靓)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将于11月3日至9日在河北唐山举办。本届评剧艺术节共有来自全国的21个院团报名,经组织专家对剧目进行审查遴选,确定了《母亲》《成兆才与杨三姐告状》《焦庄户》《云水情》《喊一声妈妈》等16台剧目参加艺术节剧目展演,其中包括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
参演剧目及剧情简介:
《母亲》(中国评剧院):作为本届评剧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母亲》从一个平凡人物、普通家庭的视角出发,以小见大,折射出无数中国母亲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作为抗日题材的剧目,舞台上却不出现一个鬼子,充分调动舞美、灯光、音乐、音效等各种艺术手段营造氛围,对鬼子只做侧面描写,打破了抗日剧必然有鬼子端着刺刀上场的套路,仍让人感觉到鬼子的存在和日寇的凶残。
《成兆才与杨三姐告状》(成兆才评剧团):民国初年,成兆才先生率警世戏社在哈尔滨庆丰大戏院演出,场场爆满,名镇东北。就在准备回老家唐山演出之际,成兆才听闻杨三娥不畏强暴,只身一人三闯滦县公堂,为姐伸冤,却三次败诉的传奇经历。于是,亲访高狗庄探明原委,得知真相后,决定编写落子《杨三姐告状》,帮助杨三娥打赢官司,伸张正义。然而,高家得知后先是收买成兆才,收买不成便心生怨恨,勾结官府打砸剧社。但成兆才不畏强权、不惧艰险、不怕生死,一心帮助杨三娥报仇雪恨,带领剧社赴天津演出为杨三姐壮威助阵,终于帮助杨三姐赢得官司。由此,杨三姐的故事传遍京津、传遍华北。
《焦庄户》(北京评促评剧团):抗日战争时期,北京顺义区焦庄户人民,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历史性不可磨灭的贡献。马福、马文藻、石英、张敬贤等抗日英雄们,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建立村党支部、村政权和民兵武装,与日寇展开灵活机动的斗争。妇救会、儿童团积极配合,家家户户、村村镇镇联防作战,站岗放哨,救治伤员,支援前线。在八路军的支援下截获日军军需物资,一举端掉鬼子的炮楼,最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云水情》(北京宇扬评剧苑):1958年在北京市昌平十三陵水库建设过程中,作为抗日战争遗孤的昌平农村一位普通妇女干部肖彩云为修建十三陵水库,以身作则,带领村里义务劳动队员奋战在水库建设第一线,充分展示了昌平人民的亲情、乡情、爱情及爱国情怀,弘扬着真善美的人间大爱,体现出昌平人民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民族热情和拼搏精神。
《中秋泪》(本溪歌舞剧院):反腐题材的现代评剧《中秋泪》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发生在中秋节,令人心痛、令人警醒的故事。某局管理处处长石凡曾经是一个严于律己、积极向上的好干部,但由于手握重权,在金钱和女色上迈出了错误的脚步,最终犯法入狱。妻子王曼倍受煎熬,女儿因此失恋,石凡最后饮恨自杀身亡。
《紫花丁》(沧州小凤霞评剧团):《紫花丁》是以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周汝珍为原型的现代评剧。讲述了周汝珍担任青县康复院院长期间,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老人的先进事迹。近30年来,周汝珍舍小家顾大家,无私照顾孤寡老人180多位,为140位老人养老送终,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孝闺女”。
《双鱼坠》(朝阳县艺术推广中心):公子陈光祖与怀阳掌府大小姐掌上珠自幼订婚,以双鱼扇坠为凭。掌府有二女,大女儿掌上珠乃前房夫人所生,次女掌赛珠为掌夫人所生,人称姐妹花。陈光祖高中状元御封刑部大臣,差信使到掌府欲接大小姐进京完婚,掌夫人贪图富贵,竟抢下双鱼扇坠让亲生女儿冒姐进京,为除后患,诱使呆哥纵火火烧明月楼。掌上珠跳楼摔伤又被呆哥相救,掌上珠得知冒名顶婚之事,决议进京告状,却不料又落入掌赛珠手中被其刺哑,幸亏掌府丫鬟相救逃出府门,公堂上又得遇老管家掌忠相助,使其重新开口告状,陈光祖又从二小姐掌赛珠身上夺回双鱼扇坠并严惩了掌赛珠,为大小姐伸冤报仇,双鱼扇坠又喜得原配成双。
《打狗棍》(承德市评剧团):新编抗日历史评剧《打狗棍》以热河(承德)抗战为主线,通过对电视剧《打狗棍》剧情的高度浓缩提炼,生动塑造了热河“杆子帮”首领戴天理等一群有气节、有大义、国难当头勇于为国家民族牺牲自我的普通人形象,记录下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在共产党人领导下,热河儿女同仇敌忾,坚实前行的感人事迹。
《火种》(衡水市评剧团):现代评剧《火种》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安平县台城村党支部的成立为素材,以七场戏的结构,讲述了1923年台城青年弓仲韬受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派遣,到家乡发展农村党组织的艰辛历程,展示了革命先辈坚守党的信仰,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
《朱痕记》(锦州市评剧团):唐朝时,黄龙造反,朱春登代叔从军,其妻赵锦堂与婆母相依为命。朱春登由其婶母宋氏内侄宋成伴送,宋成垂涎赵锦棠,中途暗害春登未成,回来谎报春登战死。宋氏为谋占长房家财,逼赵锦棠改嫁宋成,锦棠不从,备受折磨。朱婶又将锦棠婆媳赶至山中冒雪牧羊。春登立功,封侯归省,杀宋成,听宋氏谎言母妻已死,痛去坟台哭祭,舍饭七日;适锦棠婆媳乞讨至此,认出坟茔,惊痛间朱母误碎饭碗,朱春登唤锦棠进棚问话,因锦棠手上有朱痕,夫妻相认,骨肉团圆。
《烽火宁城》(内蒙古宁城县评剧团):本剧根据抗战时期八路军冀东三区队开辟承平宁根据地的真实史料改编创作,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华北占领区,推行保甲制、连坐法,集家并村,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在这艰苦的条件下,抗日英雄高桥带领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三区队,联合民众,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与日寇交战67次,歼敌800多人,艺术再现当年三区队官兵团结一心、英勇奋战、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斗争事迹。
《百姓医生》(迁安市艺术团):本剧根据迁安市中医医院心肺科主任韩文宝的真实事迹编创。一天,韩文宝下班回家,遇见患者家属二强子因未带住院押金与护士发生了争执,为抢救患者,韩文宝拿出了自己的工资卡为素不相识的病人垫付了住院押金并投入了抢救工作。多日后,二强子岳父住院急需手术,同时向韩文宝递上了红包,韩文宝将红包补充在他们的住院费中,二强子夫妻佩服的五体投地。韩文宝被诊断为肝癌,但凭着乐观精神和坚强意志,韩文宝成功的做了肝移植手术,术后十八天,在病魔面前不甘低头的韩文宝在病床上又开始为其他患者看病,行使起了那份挚爱的神圣职责。
《西子重华》(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西子重华》写的是春秋美女西施的后半生。本剧从越国灭吴开始,西施出逃,范蠡辞官,他们共同立下后半生的人生追求:“不为君王争霸业,只为百姓求安康!”西施和范蠡把全部的爱和智慧,用来帮助饱受战争灾难的百姓,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开发农副产品,开展贸易交流,使人民摆脱贫困、富裕起来。齐王得知他们的事迹,钦佩不已,要拜范蠡为齐国丞相。西施和范蠡不愿再为诸侯争霸而使民不聊生,于是散尽家财,告别百姓,悄然离去……
《喊一声妈妈》(唐山市评剧团):本剧取材于唐山人的真实故事。主人公李秀凤是一位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一位普通的母亲、一位继母。地震那年她28岁,由于家境贫困成了尚未婚嫁的“老姑娘”,震后她嫁给了大她十岁、已经有了一双半大儿女的开滦矿工刘贵祥。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惜做掉自己的身孕,可就是换不来孩子对她喊一声“妈妈”。新唐山发展日新月异,向往着更加美好生活的她却身患绝症。孩子们在最后终于由衷地对她喊出了“妈妈——”。她的坚韧,她的善良,她的大爱,也正是英雄唐山人民的缩影。
《情与法》(小海燕评剧团):主人公魏民身为巡按,奉旨巡查暗访。一路之上发现田地荒芜,百姓民不聊生。穷苦的百姓纷纷向巡按喊冤,状告南京县令巫德私吞皇家下拨的赈灾钱粮,请求巡按做主。面对蜂拥而至的状纸,魏民一一梳理,发现其中竟有一桩十八年前的命案令魏民疑惑,原来十八年前其父亲魏喜才与人合伙经商,因劫财贪色,将合伙人杀死。贪官巫德为求自保,料想魏民会对父亲徇私,不断对他进行威胁利诱,企图引他同流合污。面对亲情和法律的艰难抉择,魏民权衡再三,最终痛下决心,将生父和贪官一起斩首。
《李三娘》(营口市艺术剧院):李三娘奉父命嫁于穷汉刘智远。李父死后,刘智远离家投军,李三娘在家受尽嫂子马氏百般折磨。一日晚,李三娘在磨房分娩无人接生,只得用牙咬断脐带,生下一子取名咬脐郎(即是后来长大成人的刘承佑)。狠心马氏又要加害咬脐郎,幸被义仆窦成相救,并将婴孩送往滨州寻找生父。十六年后,刘承佑长大成人,一日带兵围猎,追赶玉兔至井台与生母相遇,经李三娘倾诉,刘承佑方知真相,回到王府禀告父皇,一家人最终得团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