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芬:崇尚天下无病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张云芬,迁安市中医医院特需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师从著名内分泌专家房辉教授。乍看上去,在她身上怎么也找不到不惑之年的影子:中等身材,五官清秀,甜美的微笑挂在恬静的娃娃脸上;尤其是那双眼睛,始终充满着对未知的渴求。
伴我书千卷学海一片心
儿时的张云芬曾经被误诊为血癌。那次误诊让她的家人备受折磨。这段铭心刻骨的经历,在年幼的张云芬心底里留下了烙印,于是,长大学医、当名医,成了她的人生抱负。1997年,张云芬考取了承德医学院,2002年毕业后供职于唐山工人医院。2004年,她又考取了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为了弥补自身中医知识的不足,2007年毕业后,研习西医的她选择来到迁安中医医院工作。工作不久,张云芬在内分泌方面遇到了很多疑难杂症,但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面对病人的痛苦她束手无策。她暂时放弃了当母亲的机会,毅然选择去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2011年,通过层层选拔,她以进修生的身份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一名住院医生。其间,她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也接触到了国内顶尖的治疗方法。那段时间里,张云芬每天都被全新的知识吸引着,有时为弄懂一句话、一个词而学习到凌晨两三点。付出终有回报。其间,她掌握了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IGF-1 DPP-4以及SGLT-2的相关知识并应用于临床,与国际接轨;学会了矮小症、甲旁亢、胰岛素瘤等少见病的诊治方法;掌握了棘手的胰岛素脱敏疗法。
张云芬渴望自己拥有超能力,为患者除去苦痛,这是她不断学习的源动力。
击水三千里自信两百年
迁安市中医医院迁至新址之后,张云芬成为特需病区的科室带头人。她对于科室未来的发展有很多想法,她的打造理念并不复杂,既没有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层级森严的科室规矩,而是围绕“一切为病人”的理念展开。
特需病区2015年10月组建,人员重新组合,一切从零开始。张云芬说,经营一个科室就像培养一个孩子,要倾注所有的精力和爱,让她健康成长,没有一点瑕疵。从科室收治的第一位病人到目前共有800余位住院患者,都严格要求全科了解病情,她则是个个把关。作为医生,技术水平是第一位,但更要有责任心和爱心。提高每一位患者的满意度,靠口碑求生存,便成为他们唯一选择的路。为了方便患者,普及知识,特需病区建立了“欢聚一糖”“风友汇”“骨松俱乐部”等微信平台,全体医生全天候在线,普及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等知识,答疑解惑,一对多或一对一指导患者用药,干预网友饮食及生活习惯。科室还组建了迁安市第一家糖友俱乐部,每月20日为会员日,为大家提供糖尿病知识讲座,免费测血糖,建立健康档案,让大家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同时心情愉悦,医患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目前,该俱乐部已有会员260人。
张云芬认真负责,为普救含灵之苦而不断研习的劲儿,用至精至诚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张云芬在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针对糖尿病患者口腔感染、外出携带胰岛素困难所研发的“新型医用牙刷”“糖尿病患者专用的医药盒”获2项国家专利。几年间,张云芬拥有省级研发课题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风轻听雁过月静待花开
迁安中医医院院长刘向东这样评价张云芬:“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勤奋,把一个各种条件都不足、人们并不看好的科室做得风生水起。她不骄傲、不满足,内心深处只期盼自己的患者早日康复,追求一种天下无病的最高境界。”
熟悉张云芬的人都知道,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医院,对病人无微不至。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她几乎没有什么时间陪伴,经常要狠下心来推开哭闹着不让她走的孩子。为了全力支持她工作,在首钢上班的爱人承担了全部家务。
在张云芬管理的特需病房的一间办公室里,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是她不顾一切地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掌声。有的康复病人为她写诗作画,也有患者将自家刚成熟的瓜果摘来送给她,有个患者作为业余作家专门为张云芬写书。
张云芬有自己的愿景: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团队氛围;选派骨干完成进修人才培养项目;改善医患脱节问题,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4S店”式的服务,给予最前沿、最得当的治疗,将疾患拦在“大修厂”之外,崇尚天下无病。田艳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