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水工朱师傅的元旦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王蓉辉)元旦早晨8点半,朱师傅准时来到某水站,打卡报到,然后就出发为客户送去新年的第一桶水。
朱师傅名叫朱温正,老家在河南汝州,2003年到唐山打工,4年前,他应聘当了一名送水工。“过了年,我就42周岁啦。”朱师傅说,他有两个女儿,大的7岁,已上小学,小的5岁,一家四口都在唐山,靠他一个人送水的收入生活。“夏天需要送水的多,一月能挣4000多元。冬天差点儿,也能挣3000多元。我们这个水站有6名员工,我负责百货大楼,24、25小区,工人医院、中医医院和金星楼,还有市委、市政府和你们报社这一片。忙的时候一天送六七十桶,最多送过七八十桶,最少的时候也就30多桶吧。”
一辆半新的电动三轮车是朱师傅送水的代步工具,这样冷的天气里,敞篷坐车一小会儿,记者就有身上打透了的感觉。可朱师傅只穿件薄棉服,脚上也是普通的棉鞋。“没事儿,早上出来时冷一阵儿,过了10点就不感觉冷了。穿得太厚扛水不方便,再说楼上楼下地跑一身汗,出去骑上车风一打更容易感冒。”朱师傅说他已经习惯了。
“节假日?送水工没啥节假日,总有需要喝水的嘛。”4年间,朱师傅除了前两年春节回老家看望过父母,就再没歇过。去年10月份,他曾得过一次重感冒,发烧七八天,还是硬挺着去送水,一天也没耽误。朱师傅说,送水工按桶计薪,多送多挣,而且每名员工都划片儿负责,如果自己哪天不送水,这一片儿就没有水喝了。朱师傅每天早上8点半上工,到晚上7点收工,遇有特殊需求的可能要送到晚上9点,活儿少的时候还可以回家吃顿热乎的午饭,活儿忙了就在街边吃碗板面。让朱师傅遗憾的是这几年从没陪两个女儿出去玩过,去年他也想带女儿到南湖看看世园会,最后也没能去成。
说起很快就要到来的春节,朱师傅的眼光有些暗淡。父母相继去世,加上现在工作的性质,他已有两年春节没回老家。本来打算今年回去,但水站几个同事都想回老家,最后协商的结果是,6名员工,三人回家,三人上班。“我今年就不回去了。其实我挺想去看望大姐,她也是60多岁的人了。”
记者问朱师傅新年愿望,他想了想,平静地说:“好好工作,多挣俩钱,一家人平平安安。”
2017年元旦这一天,朱师傅送了43桶水,晚上6点半就收工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