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封书信再现唐山交大迁移历史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王昊)近日,我市收藏爱好者申恩,将唐山交通大学一名学生沉寂了70多年的300多封书信公之于众后备受关注。这些写自1943年至1947年的信件,全面反映了这位学生在交大迁址到丁家坳后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1945年2月到1946年6月,唐山交大在丁家坳办学期间的资料很少,我收藏这些书信,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因此显得尤为珍贵。”申恩向记者介绍,这些书信是他在网上偶然看到的,在得知对方的联系方式后,他以拍卖的方式得到了这批珍贵的信件。记者看到,每封书信都被塑封起来,清秀的毛笔字写在各种各样的纸张上。
今年年初,申恩完成这些信件的保护工作后,就开始认真研究书信内容。“一名叫林敬琪的学生,从1944年自平越就读交通大学,直至随校迁至丁家坳上学。其间,他每隔三五天,便给在重庆的恋人杜功芝写一封信,甚至有时每天写一封。信中表达爱恋的同时,详细介绍了他在交大的学习、生活、课程设置及教师安排、校长变更等内容,全面真实记录了交大在丁家坳的办学情况。”申恩向记者详细介绍着信件的内容。在这些信件中,申恩还发现了一封记载了重要史料的信件,1945年6月6日时,交通大学在丁家坳发生了一件事,国民党为开发西北,建立西北交通人才中心,指令交通大学于暑期迁往甘肃天水,改称国立交通大学甘肃分校,但全校师生坚决反对,学校师生员工反映反复迁校非常辛苦,八年抗战马上就要结束了,学校就可以迁回原址,他们恳请不要再动了。
据史料记载,1945年1月3日,唐山交大校长罗忠忱到达重庆,与交大唐平两院在渝校友会商,得知璧山丁家坳有一交通技术人员训练所可用,当即议定暂迁璧山丁家坳复课。6月6日教育部为了开发西北,建立西北交通人才中心,指令该校于暑期迁往甘肃天水,改称国立交通大学甘肃分校。7月25日,顾宜孙校长上书教育部,力申学校师生员工不堪再迁之苦,胜利复员在望,恳请免于迁陇。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抗日战争胜利,迁陇之议作罢。消息传来,全校师生员工欣喜若狂,当晚在丁家坳举行了提灯游行,庆祝抗战胜利,漫长的漂泊岁月即将结束。9月上旬,学校组成复员委员会,研究制定复员计划。1946年3月8日,教育部指令唐山工程学院迁回唐山原址。3月12日,教务主任伍镜湖教授自重庆飞抵北平,转道唐山接收校园,并主持复员准备工作。4月4日,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改组,唐平两院恢复战前旧称,各自独立。6月20日,唐院复员大队出发,沿陇海铁路归唐。一路上又得到校友和群众的帮助。8月23日,唐院复员大队一行终于回到阔别九年,魂牵梦萦的唐山校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