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
——来自丰润区评剧团的报道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本报记者 卢山 通讯员 刘倩)“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演员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唱腔在空中回荡。“好!好!好!”台下,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观众如痴如醉。
日前,大型古装传统评剧《花为媒》《乾坤带》《李三娘》等剧目,连续7天在丰润区人民路步行街广场轮番上演。作为“春节文化惠民”的专场演出,演员们以精彩的演出带给大家丰盛的文化大餐。承担这次演出任务的就是有着75年历史的县区级评剧团——丰润区评剧团。
丰润区评剧团成立于1942年,这支仅有几十人的县区级剧团,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敌宣传,到目前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和繁荣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坚,依然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剧团自组建以来,累计创排各类剧目作品达100多部,改革开放后年均为群众演出达500多场次。特别是近年来,他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创排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评剧《曹雪芹》《小英雄雨来》等精品剧目,在每两年一届的中国评剧艺术节参演中,连续6届摘得一等奖桂冠。从小剧本到大创作,从庄稼院到大戏院,这支曾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团,如今已成为基层院团中的一面旗帜,备受关注和好评。
坚守评剧事业锤炼剧团精神
丰润区评剧团在当地乃至冀东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副团长李鹏念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方针的深入贯彻,评剧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剧团的每一次演出,都是轰动十里八乡的大事,被群众誉为百姓的“庄户剧团”。为满足群众的需要,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冀东大地的山山水水,年均演出达500多场。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娱乐方式和传播手段走向多元,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在周边县(市)评剧团陆续解散的同时,丰润区评剧团也几乎处在了生死边缘。“以戏为业,以团为家。”这是剧团人最常说的一句话。硬是凭着一股对评剧、对剧团的忠诚和热爱,他们经受住了下海淘金的诱惑,即使在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的日子里,仍坚持演出和创作,保证了剧团的牌子不倒、骨干不散。
“其实,演员的生活远非外人想象那般美好,特别是在基层剧团,工作条件更是艰苦。”李鹏念深有感触地说,“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每次出门演出,剧团都要带着沉重的音箱、背景和道具,这时候,无论是团长还是演员,大家都是搬运工,不分彼此,齐心协力。”
在一次演出中,饰演雨来的演员张岳云腿部受了伤,剧团临时安排了饰演立春的国旺来演雨来,原来饰演冬娃的李国涛饰演立春,李鹏念团长一人分饰三个角色:冬娃、黄三、鬼子兵。接到任务后,大家没有任何怨言,都积极投入新角色的排练中,保证了演出的正常进行。演员国旺说:“作为演员,塑造好每个角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为了节省费用,剧团对每次演出的开支都精打细算。去武汉演出,剧团本可以坐火车,但计算下来,自己开大巴车来回可以省下两千块钱左右。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两千块钱不值一提,但却足够大家在武汉吃好几天的饭了……从丰润到武汉,三十多个小时的路程基本上是不停地飞奔,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啃上一块冷馒头;困了,趴在前边座位的靠背上眯一会。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大家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剧团台柱子杨京晶的一番话对此给出了答案:我一生钟爱评剧表演事业,这一行虽然清苦,但演出时观众给予的热烈掌声,让我觉得一切苦都有了回报。
多年的磨练,剧团人以自己的行动锤炼出了“丰润评剧团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事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依托本地资源打造精品剧目
丰润是清代文学巨匠曹雪芹的故乡,孕育出文学大师的土地,一定不缺少文化的养分。然而丰润区评剧团一直纠结艺术的“金饭碗”里为什么总是“缺米少菜”?对此,2002年,为展示丰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宣传曹雪芹祖籍在丰润的研究成果,评剧团创新题材,精心编排了历史评剧《曹雪芹》,并一举荣获了第三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剧目以及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等多项大奖,同时,该剧作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剧目进京演出。
《曹雪芹》的成功再次激发了评剧团的创作热情,《刘姥姥》《贾母》《焦大与陈嫂》《晴雯》等剧目相继问世,并连续五届在中国评剧艺术节荣获一等奖。其中,《刘姥姥》还被台湾国立国光豫剧队移植成豫剧,并受邀到台湾进行了专场演出。“红楼系列”剧目的创排,不仅锻炼了队伍、提升了素质、唱响了品牌,更为丰润区评剧团“涅槃重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评剧团以抗战时期丰润还乡河两岸军民抗日为背景,以丰润籍著名作家管桦创作的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雨来”为原型,创排了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该剧一经首演,便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荣获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实现了河北省儿童剧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剧目零的突破。该剧还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剧目,参加了进京调演。去年,《小英雄雨来》冀东老区巡演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是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评剧项目,丰润区评剧团也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县级剧团。
融入京津协同发展树品牌
“真没想到一个县区评剧团能够演得这么好,不仅表演到位,而且唱腔圆润,非常专业啊。”在北京顺义剧场,观众在看完由丰润区评剧团表演的传统评剧《李三娘》后纷纷发出赞叹。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丰润区评剧团率先提出“融入京津,文化先行”的思路,以艺术为媒,依托自身优势,积极与京津文艺院团对接联系,合作创排演出多部精品剧目。截至目前,在北京顺义、海淀的12个剧场演出优秀传统评剧、儿童剧近200场,受到了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剧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与中国评剧院的“联姻”中,丰润区评剧团经常选派演员进京与中国评剧院同台献艺,中国评剧院每年也都选派当红演员到唐山与丰润区评剧团合作演出。2015年,为配合北京市评剧发展促进会和中国评剧院创排评剧《焦庄户》,全团演员驻京一个多月,与中国评剧院的导演、演员一同排练、一同演出。在中国评剧院大型评剧《母亲》全国100场巡演活动中,他们选派27名演员参与了去长沙、西安等地的演出。2016年,由丰润区评剧团参与合作演出的《焦庄户》入围第十届评剧艺术节参演剧目,评剧《母亲》也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的角逐。中国评剧院副院长齐建波有过这样的评价:“丰润区评剧团的演员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认真的态度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非常令人感动,他们的到来也为我们院团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我们的合作会更紧密。”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丰润区评剧团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对使命的坚守,虽历经重重考验,却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相信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必将谱写出更加动人的华美乐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