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共享单车走得更远
——关注共享单车(下)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王昊)“这些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只剩车架了,我们发现后只能是先拉回去,如果还能用就修一修,不能用的话只能堆积在指定场地等待回收了。”刘师傅是一名共享单车的投放员,他和同事每天都会按照公司的指示,开着拉满共享单车的货车到指定地点投放,同时,在投放过程中,如果发现路边有被损坏的单车,他们也会一并回收,在他看来,回收的单车最后的选择大多数是进入废品市场。
其实,共享单车不同于网约车,除了研发、行政、平台运营,共享单车还需要大量的线下单车调配、巡视、维修、检测人员。据业内人士透露,共享单车的损坏率将近10%,其实通过平时自身的使用体验,也能感受到共享单车的使用现状。
“我的手机上装有三个共享单车的APP软件,每次找车感到很麻烦,要是用一个研发软件能覆盖所有共享单车品牌就好了。”陆先生最近上下班迷上了骑共享单车,但是复杂的APP找车让他较为苦恼,有一次,看到路边停放的共享单车,由于软件不一样,从下载到扫码浪费了大部分时间,结果谈业务也迟到了。
“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共享单车是一种多场景的高频需求,除了校园,共享单车还可以用于大型住宅区、公园、商场等场景,而且出行是用户刚需,每天出行次数高达数亿次;共享单车不仅能有效解决城市拥堵带来的出行难问题,而且可以节省路面空间,与开汽车相比,每辆自行车能给路面省下9平方米。尽管目前监管政策尚不明朗,但共享单车这种低碳出行、节省路面空间的出行方式,是非常迎合现在低碳生活潮流的发展趋势。”永安行华北地区的孙经理向记者坦言,他们的共享单车主要是倡导一种低碳生活模式,希望通过共享单车的投放,让更多人喜欢上骑行,并以不断推出的各种线上线下活动让参与者体会到骑行的乐趣。
相关专家表示,任何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与其相适宜、相匹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政策给予保障。政府是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针对共享单车,我们要更多地从点、线、面三个城市维度去考量、研究和规划它的空间布局和管理体系问题。也就是说,它在哪取?停在哪里?在重点地段和高密度线路上怎么统筹规划它的数量和路权?不同企业的共享单车如何系统地统筹配置?这些都是今后规划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加强监管工作的深入,提高整体使用客户的素质,才是共享单车最为根本的问题。共享单车要想走的更远,还需要转变一下市场竞争的烧钱模式,多从服务上做足功课,真正为广大客户排忧解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