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万卷档案的大迁移
——唐山市新档案馆建设搬迁记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孟韬)2017年,对于唐山档案人来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市档案馆搬迁新馆,39.5万卷档案成功实现大迁移。6月9日,在第十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总投资1.79亿元、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建筑宏伟、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唐山市档案馆新馆正式开馆对外提供服务,标志着唐山档案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回首凝眸,新馆建设、搬迁的一幕幕历历在目。
建一座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唐山市档案馆老馆建于1984年,无论硬件设施还是配套功能,均难以满足档案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建设新馆已成为实现唐山档案事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唐山档案馆于2014年12月4日开工建设。
市档案馆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新馆设计建设工作,2014年至2015年,组织机关相关业务人员分组先后奔赴5个省20多个同行业先进档案馆进行学习考察,精心谋划、反复论证、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形成了特色鲜明、布局科学、配套完备、绿色环保的新档案馆设计总体思路。在新馆主体建设过程中,与代建单位南湖生态城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及设计单位密切沟通,协调配合,统筹推进。
在新馆专业设施设备的建设上,按照建设智慧档案馆和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的标准进行设计,共涉及一体化管理系统、机房、业务能力、密集架、仿真复制、修裱修复等大小2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要经过数次方案的研讨论证、修改完善才能进入政府采购程序。在2016年10月新馆验收交付使用后,开始组织专业设备项目有序进场施工。施工过程中,副馆长李云栋带领技术处、管理处、征集处、办公室组成的施工督导组,每天到新馆施工现场督导指挥,严格落实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保证了新馆各项专业设施设备的顺利安装,为搬迁新馆奠定了基础。
搬迁方案五易其稿厚达86页
随着新馆建设的推进,搬迁各项准备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档案馆搬迁搬的是档案,档案是国家宝藏。如何保证档案的安全是档案馆领导班子考虑的头等大事。经过研究,确立了搬迁前准备工作五步走的战略,即老馆点库、标注、装箱、新馆标注、制定搬迁方案。点库也就是“清家底”,由副馆长陈立新带领保管处的同志们,克服老馆库房药味重、对身体伤害大等不利因素,历时3个月对老馆9个档案库房的全部档案逐一清点,摸清了家底。共清点馆藏档案278个全宗,文书档案349438卷、42472件,图书报纸41383册(本),照片档案24318张,以及题词、印章、光盘等。标注环节可以保证查明每一卷档案的来龙去脉,先后利用3个月时间对老馆档案以密集架的一格为单位进行标注;按照全宗、目录、卷号等信息,对新馆密集架档案位置进行了详细标注,为档案上架做好准备。搬迁周转箱大小以密集架的一格长宽尺寸为标准专门定做,档案下架打包在专业搬家公司的协助下,历时两个月完成,共打包档案6003箱、资料530箱。
搬迁方案的制定是搬迁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市档案馆抽调专门力量成立方案组,五易其稿,制定了86页的《唐山市档案馆搬馆手册》,包括档案出库装车、运输押运、卸车入库、机房设备搬迁、办公资料搬迁、办公家具物资搬迁、后勤保障共7个方案及搬迁工作分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等,对搬迁作出详细安排。4月26日,市档案馆召开搬迁动员大会,由馆党组书记、馆长侯永坤任搬迁总指挥、副馆长李云栋、纪检组长高贺山、副馆长陈立新任搬迁副总指挥,机关40名同志全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搬迁万无一失。
警车护卫6500余箱档案搬进新家
5月7日至12日,唐山市档案馆搬迁工作顺利进行。搬迁过程中,全馆干部职工心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众志成城、团结协作,不计个人得失,主动加班加点,每天从早7点至晚7点,连续奋战6天,无一人请假、脱岗,共计搬迁档案96车次、6533箱,办公物资38车次,做到了“档案不离视线”和“搬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展现了唐山档案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折射出唐山档案人对档案事业的赤诚、坚毅与执著。
搬迁工作得到了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交警支队出动2辆特勤警车、4名交警,为搬迁车队开道;武警支队出动2辆警车、13名武警负责档案安全看守和押运;气象局准确预报天气情况,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帮助预留车位、调度车辆;丰南区、路南区、路北区档案馆选派8名同志协助搬迁。这些单位的鼎力相助,保障了搬迁安全高效、顺利的进行。
今天,恢宏大气、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新档案馆正式开馆,标志着唐山档案事业跨入新的时期。唐山档案人正秉承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理念,面向着更加宏大高远的愿景,传承着永续不断的薪火,向着建设现代化智慧档案馆和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的目标阔步前进,唐山档案人必将续写档案事业新的辉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