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气象灾害防御墙
全市因气象灾害造成损失明显减少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昨天从市气象局获悉,我市构筑气象灾害防御墙,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将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城乡网格化管理,健全了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体系。一年来,我市共下发灾害防御通知26个,启动应急响应2次。全市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减少,且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我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了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机构。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和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据悉,我市市、县两级政府编制完善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被纳入城乡网格化管理,气象防灾减灾职责纳入乡(镇)、街道政府“三定”方案。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充分发挥“消息树”作用,打通了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气象灾害防御信息发布体系方面更加细化。目前,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全市211个乡(镇)、街道挂牌成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市6977名气象信息员已经延伸到村、社区及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实现了气象防灾减灾与政府综合防灾减灾的对接融合。在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为媒介的基础上,市气象局形成了以气象96121、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气象影视为媒介的快捷发布系统,及时、准确地将气象预警信息、气象灾害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农村信息员以及百姓手中,对有效抵御气象灾害、安排部署抢险救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气象部门加强了天气预报系统本地化应用,开发了短历时强降水预报系统和实时及历史数据统计查询系统,提升了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应用和检验能力及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全面提高了气象灾害预报预测的质量和精度。我市还建成了覆盖全市各乡镇的自动气象站301个、新型自动气象站7个、能见度观测仪5部、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站4个、岸基海洋气象自动站3个,实现了多手段监测天气变化,保障了气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市气象局开展了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工作,与1338户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联系制度。一年来,市气象局共进行飞机增雨作业36架次,进行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188点次,可为唐山地区增加有效降水约12亿吨,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缺水的状况。 (徐跃英 刘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