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唐山市编办行政机关处处长、转业军人董明
环网 发表于:2017-8-7 18: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896
俯首甘为孺子牛

——记市编办行政机关处处长、转业军人董明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郑芃芃 通讯员 王磊)中等个子,略微花白的头发,一双含着笑意的眼睛……他是单位领导的好参谋,是处室的带头人,是同事们的好大哥;他是众多军转干部中的一员,脱下军装回到地方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就是市编办行政机关处处长董明。
  1979年,董明高中毕业,凭着对国防事业的热爱和对军队生活的向往,投身到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之中。历经十几载部队生涯淬炼,1995年,年仅34岁的董明任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后改任团副政委。由于政治素质过硬,军事指挥素质突出,在部队期间,他多次立功受奖。
  2000年,董明转业到唐山市编办任科员,这无疑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刚从部队下来的时候,对地方生活、角色转变等多少有些不适应,但是人贵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董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拿出在部队养成的那种敢拼、敢闯、敢干的劲头和不服输的精神,拼命钻研业务——没有接触过机构编制工作,他一切从零学起,向老同志学、向书本学、向机构编制实践学,很快完成了一名军人到社会工作者的转变。
  不到一年时间,他已对机构编制工作驾轻就熟,并担任了党群政法处副处长。“领导的信任就是最大的鼓舞,工作的需要就是努力的目标”,这是董明的座右铭。该处工作繁重,但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当同事们下班回家,他仍在办公室挑灯夜战;记不清多少个双休日和节假日,他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却在加班中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2002年,由于业务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董明被任命为行政机关处处长,而这一干,就是15年。
  15年中,他经历了四轮政府机构改革和多项重点领域改革。从起草改革文件,到改革工作的动员部署,再到指导各部门和各县区提出改革方案、调整职责和人员编制,他都冲锋在一线,深入机关单位和基层部门,认真进行调研摸底,掌握最详实的第一手材料,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为各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一项改革从谋划到落实,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有些同事说,参加一次改革工作,就像褪了一层皮。但董明从无一丝懈怠,将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时还以榜样的力量带动、鼓舞着身边的同事,大家拧成一股绳儿,攻下改革路上一个又一个“阵地”。
  2010年,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是一块“硬骨头”。为谋划好改革方案,董明带领处室同志跑遍了市直农口、建设口、文化口、社会管理等36个部门、3个直属机构、29个相关机构,并深入到各县区进行专题调研,孜孜不倦地撰写调研报告20余份。得益于董明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我市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改革方案均得到省编办的充分肯定,改革思路更加符合中央和省、市精神,更加符合改革方向,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一项项改革举措的落地,无不倾注着董明的心血,他自己却说:“咱们把工作做得越细致,就越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改革之路才会愈加平坦。”
  2014年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工商、质监部门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强度很大。董明按照“四个干”运行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落实,最终,4293名工商质监人员全部划转到位,无一纰漏,科级干部无一人信访,做到了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立足本职、建功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回到地方多年的董明,不忘对党忠诚的初心,不改为民奉献的军人本色。无论是在科员的位置上还是被任命为处长后,他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全身心扑在改革一线,从不叫苦喊累、挑肥拣瘦。董明一丝不苟、坚韧不拔、身体力行、默默坚守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格犹如一面飘扬的旗帜,熠熠生辉,得到同事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