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从全国来看,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7%的人口生活在城镇,而且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城市工作、加快城市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正视和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早在2013年,焦彦龙书记在沧州工作期间,就提出"城市发展的中心和核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方法就是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统筹推进"。2014年9月,焦书记到唐山市工作之后,明确提出要做到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三城"齐抓、统筹推进。2016年4月,在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焦书记指出,要围绕"三个努力建成"、建设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把"三城"齐抓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方法路径和重要抓手,把唐山建设成为"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强市。
三年以来,我市按照"\'三城’齐抓"的工作理念,加快推动城市发展,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经济活力迸发,城市管理和谐有序,城市发展跃上新台阶。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及城市经济、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有关方面人士,分成多个课题组赴市内外进行调研,组织多次座谈研讨,并请市政府办公厅、统计局、城管局、商务局等部门系统总结了三年来唐山市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形成了广泛共识。大家一致认为,"\'三城’齐抓"是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的有效路径,是符合唐山发展实际、破解城市发展问题的创新举措,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必然选择。下面,我代表市政协将协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城’齐抓"经过三年实践检验,行之有效、成果显著
2014年9月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的指示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城市公共空间、生活空间、产业空间,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三城"齐抓,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实现历史性巨变。三年来,"靓丽、繁华、宜居、和谐"正成为每一位市民的真实感受:生活空间方面,不断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使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不同功能区相互交织、有机组合,城市更加舒适、更加宜居;公共空间方面,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城市更具内涵、更具品位;产业空间方面,推动转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城市更宜业、更繁荣。
(一)把城市经济作为"\'三城’齐抓"的重中之重,城市经济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三年来,我市把城市经济列为率先突破的关键领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生活服务业,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效应不断提升。
城市经济成为打赢经济下行阻击战的"主战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全市1.5、1.2和1.0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7%,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全市经济总量增长分别为5.6%、6.8%和6.8%,扭转了连续五年下滑的不利局面,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位。城市财力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显著增强,2016年,中心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48.1%,比2013年增长8.1%,对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0%。
城市经济成为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把园区作为聚焦产业高端经济要素、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园区格局,园区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崛起的强劲引擎。中心城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楼宇经济、互联网经济、会展经济、旅游业等逐步壮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5.9%。
高新技术产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17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9倍,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双创"的沃土滋养着创业的激情,21家众创空间、23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孵化了全市20%的科技型企业,25%的高新技术企业,60%的软件企业。
城市经济成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以被列入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地区为契机,发挥扩大开放的比较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唐山制造"和"唐山服务"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钢铁、煤炭、建材等领域100多家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6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外贸总量的23%,居全省首位,中心城市出口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7.7%,比2013年增长20.0%,成为竞争国际市场的领头羊。中心城市落户三资企业87家,占全市的44.4%,2017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4.2%,对全市贡献率高达55.4%,成为吸纳外资的重要基地。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在唐山召开,搭建起唐山对外开放和展示国际形象的新平台。
(二)加快打造城市公共空间,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2016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引起广泛好评,习总书记称赞世园会"是一个很好的作品"。以此为契机,更加注重对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街道、片区、节点、地标、山水等元素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城市品位提档升级,城市风貌大为改观。
标志性空间和标志性建筑亮点纷呈,城市印象更加清晰。在世园会会址及周边集中建设了大剧院、会展中心、群艺馆、图书馆等11座场馆,南湖与建筑物之间交相辉映、美景如画,省委书记赵克志称赞"把唐山的城市品质提升了一个大的档次"。其中,大剧院年可安排演出100多场次,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专业演出团体带来的视听盛宴;新图书馆藏书量75万册,读者座席2000个,成为市民学习知识、文化休闲、协作交流的重要场所。采取多种投资渠道相结合的模式,全力打造城市重点街区和标志性建筑夜景亮化体系,实现了分时、分区、分级智能化控制,全面营造了"光影斑驳、交相辉映"的唐山夜景。
历史文化印记变成城市符号,"唐山记忆"更加鲜明。坚持保护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成功打造了老唐山风情小镇、1970影视基地、龙泉禅寺等特色旅游街区,一批具有鲜明历史文化印记的建筑群、单体建筑、城市雕塑、文化景观拔地而起。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工业博物馆、陶瓷博物馆相继建成投用,彰显了"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的工业文化底蕴,进一步擦亮了城市品牌,工业旅游城市发展初现雏形,向世人展示了唐山这座城市百年的历史沧桑、勃发的新生力量以及浓郁的工业文化气息。
真正让城市融入自然,好山好水好风光映衬城市。本着"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园会"的宗旨,充分利用世园资源,做好"后世园"文章,为唐山百姓打造了宝贵的生态绿色福祉。以生态环境为底色,以公园广场为载体,全方位构建城市公共空间格局,建成了12个公园绿地为主体的生态景观体系,形成了"15分钟公园绿地便民服务圈"。利用原唐山体育场旧址建设的体育公园,成为唐山中心城区中集运动休闲、生态健身、应急避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性、公益性场所。对采煤沉降区综合开发,建成了唐山动物园、唐山植物园、唐山陶瓷公园3大主题公园,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生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以解决好城市发展"为了谁"为目标,城市更加宜居、和谐。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始终坚持把老百姓满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评判,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坚持"把最美的地方留给百姓",将世园会综合展示中心改造成市民服务中心,老百姓办事不仅可以享受行政审批、阳光政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政务服务,而且可以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妇幼保健院南湖院区主体工程完工,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医疗建筑设计理念的"医疗主街"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最大便利;唐山历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完善的市中心医院加速建设,市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9条高速、14条铁路纵贯市区,三女河机场航空线路连接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京唐城际铁路唐山段开工建设,中心城区—丰润轨道交通线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
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三年来,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35.4万套,竣工27.2万套,已分配25.7万套,解决了83.4万居民的住房困难,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明显改善。启动老旧小区搬迁改造工程,老交大片区整体搬迁旭安园、骏安园小区,2643户居民圆安居梦。特别是针对"两证"办理遗留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坚持分类施策、精准破解瓶颈,创新定向破解举措,实现了严控增量、大幅度消灭存量的目标,做法得到国家信访局领导和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为全省提供了借鉴。
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在共享发展的理念下,民生改善快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增加7021元,增长26.2%,年均增长8.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平安唐山建设成效明显,2016年街面抢劫、抢夺案由2014年1250起,下降为645起,案发率逐年大幅下降,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遍及城乡基层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5.8万人,邻里守望"十个一"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品牌",志愿者"红马甲"成为大爱之城最扣动人心的美丽风景。
三年来,城市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表明,"\'三城’齐抓"是城市工作理念的新突破、新升华,是推动唐山城市发展的有力举措,只要保持定力,锲而不合地抓下去,我们的城市就会更美好!
二、"\'三城’齐抓"的创新实践,源于科学理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切合唐山发展实际
"\'三城’齐抓"是对现代城市发展一般性、规律性、普遍性的哲学思辨和理性探索,是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对唐山城市应该怎么发展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一)"\'三城’齐抓"有着科学的理论做支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论。马克思指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人为本也是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核心思想。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的一切建设、管理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城市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以人为本,要把满足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有利于城乡居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三城’齐抓"顺应时代大势和城市发展规律,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忠实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城市发展理念,立足于统筹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发展的各种关系,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城市自组织模型,指出城市具有非常典型的自组织特征,在城市这个自组织内部,供给与需求、市场与政府对于城市系统规则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城市自组织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为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法指导。空间经济学提出了人口迁移和聚集经济两个视角,对空间经济学的把握,可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城’齐抓"的实践,有机融合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明确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什么、做些什么、怎么去做的问题,按照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迁徙、生产资料聚集、社会分工和技术进步的主要脉络,结合城市自组织原理,根据要素类型归纳成为了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三大支撑,作用于城市发展的生活空间、公共空间和产业空间,促进城市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充分体现出"\'三城’齐抓"以人为本城市观的理论本质和逻辑源头。
(二)"\'三城’齐抓"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发展的重大决策。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开始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会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城镇化速度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城市发展将转向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阶段。三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管理能力等不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各种城市病有可能集中爆发。四是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社会结构将造成较大冲击,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容易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五是城市发展方式不足将逐步显现、边际效用递减,而资源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将不断递增,迫切需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顺应这些城市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规律、五个统筹"部署要求,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贯彻落实"一个规律、五个统筹"的部署要求,就要理清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城市经济是推动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城市经济滞后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城市建设带来的软硬件提升,可以更好地促进产业聚集,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约束,城市建设需要遵循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服从于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实施载体,每个城市建设行为都反映出城市管理的思维。城市管理把控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向,城市管理既反映出政府对于经济宏观走势的把控,也体现城市居民对于经济发展的期望;城市经济决定着城市管理的能力水平,城市管理属于城市发展中的上层建筑,而城市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体现。
"\'三城’齐抓",一方面,从思想观念上,由抓城市就是抓城建的传统思维,向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三城’齐抓"转变,特别是把发展城市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此聚人口、聚产业、聚财富,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工作方式上,由单兵推进、各自为战,向统筹兼顾、系统推进转变,把城市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形成横向协调联动、纵向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这些理念有力地体现了"一个规律、五个统筹"部署要求。
(三)"\'三城’齐抓"切合唐山发展实际,是转型发展、再创辉煌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提出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我市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轴之一(京唐秦产业发展带和城市聚集轴),明确唐山要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同时我市还承担着沿海发展区和生态涵养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城市发展,将城市经济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转移,才能在推进"三个努力建成"中大有作为。
"\'三城’齐抓"从唐山发展实际出发,把发展城市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其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再创辉煌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实现了聚人口、聚产业、聚财富的目的,有力促进了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一方面,发展城市经济既能带动经济总量的扩张,又能有效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随着城市全方位、立体式发展,城市经济强大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显现,可以有力增强城市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能力,聚集效应形成创新动力,有序带动城市加速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发展城市经济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消费市场更加繁荣,城市各个体系之间更加协调,有力推动城市从"产业型"向"人本型"转变,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营造了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推进了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三城’齐抓"立足唐山城市发展实际,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具有理论支撑和普遍指导意义,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是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建设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