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开启孩子心门的法宝
环网 发表于:2017-11-8 14:2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623
沟通:开启孩子心门的法宝

——读《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有感

刘丽莉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多么温情的话!就是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我,让我怀着期待和疑惑的心情翻开它,怀着柔情和平静读完了它,怀着崇敬和感激回味着它……
  这本著作《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吉诺特博士是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治疗专家和家长教育专家,他从"交流密码""语言的力量""积极的养育"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与孩子沟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炼出与孩子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书中,每读到一个案例或家长与孩子交流的错误方式,我都能与自己对号入座。原来,我们费尽心思,耗费精力对孩子苦口婆心地教育没有获得我们想要得到的效果,问题可能并不出在孩子身上,而很可能,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这本书,恰恰给了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正确有效的沟通。
  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其行为
  当孩子处于强烈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与孩子沟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其行为。
  有一天放学后,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在教室大哭了起来,因为他去开会,小组一天的得分没有及时上交导致整组由第一名变成了最后一名。我学着吉诺特博士在书中教给的方式,拍着孩子的后背,对情绪失控的孩子说:"这件事的确让你感到很委屈,辛辛苦苦积极表现得来的成绩到最后化为零,你的心里很难受吧!"孩子的情绪很快稳定了下来,第二天还主动找到我说他找到了避免再出现类似事情的措施。我想,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用这种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
  找到代替惩罚的有效手段
  "惩罚无法制止不当行为,只会让肇事者在躲避侦查上更有技巧。在孩子受到惩罚后,他们会想办法更加小心,而不是更顺从,或更有责任心。"
  回想自己做班主任的经历,面对学生们违反纪律的行为,什么时候不是大呼小叫,歇斯底里地斥责,威胁,惩罚?而效果呢?往往是事倍功半。后来,我试着运用里面的方法与孩子们沟通,我发现状况有了好转。记得有一次班上两节自习课乱糟糟,下午班会课,我没有发火,只是平静地描述了上午自习课的现象,然后让大家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我们的规矩经过大家一起商讨制定然后张贴,目的是什么?自习课上应采取怎样的约束措施?学生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自我反省非常到位,整改的措施也头头是道。后来的自习课,大家都能自觉地做自己手头的事。其实,孩子们不是不懂道理和规矩,关键在于教育者怎样引导,怎样与受教者沟通,才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找到代替惩罚的有效手段,从而使教育成果有可持续性。
  谈话原则——理解与共鸣
  有效的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这种尊重,不该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而该从孩子的视觉和认知水平出发,从理解孩子的角度出发,并争取与孩子产生共鸣。
  女儿上中学之后,我发现她追星很严重,喜欢看任何有关她的偶像的电视节目,买带有偶像图片的学习用品、饰品等,甚至连服装打扮都不伦不类。这让我们很着急,她爸爸甚至对她大吼大叫,斥责她的偶像演出没有水准,批评她看的电视节目没有任何内涵。但是这根本没有制止女儿的追星热情,她甚至与爸爸产生了隔阂。我静下心来,试着关注她的偶像的消息,偶尔与她交流两句,得到了她的信任后,我引导她关注偶像的品行和励志经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她主动跟我聊起来,说不太喜欢这个偶像了,说她的偶像不懂礼貌,还有一些其他恶劣品行。这让我欣喜若狂,原来,正确的引导,有效的沟通,不仅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而且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起到了引领作用。这真是意外的惊喜啊!
  书,能给人智慧和力量,能开阔人的视野和胸怀,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更能使我们深刻理解教育,感悟人生。我很庆幸读到了这样一本书,让我在教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路上,也同他们一起成长!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