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别掉进这些"坑"
随着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老年人成为保健品消费的主要目标人群。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在推销保健品时采取不法手段,处处设置陷阱,巧立名目骗取老年人钱财。近日,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谨慎。
以"咨询义诊"为名设置陷阱
社区里、街道上,有时可以看见三五名"白大褂"坐在路边为行人举办"咨询义诊"活动。摆上血压计、挂上人体经络图,有的还摆着"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此类"咨询义诊"总是以为消费者免费体检开场,逐步把消费者往"身体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的结论上推。由于免费是最能让人心动的招牌,不少老年消费者容易放松警惕,陷入这些摊点设置的圈套中,买回一堆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产品,甚至是假药。
亲情陷阱诱骗消费
商家们往往抓住老年人渴望亲情的心理,在销售时故意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气氛。在那些"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上,一些年轻的销售人员不断往来于老年人之间,为老年人按摩捶背,博取好感。在交谈中,销售人员记下了老人的电话与家庭住址,隔三差五地与老人通电话,有的还上门走访,"顺便"推销一下产品,显得人情味十足。在这些温柔陷阱内,老年消费者会逐步放松警惕,加之年老了身体多少会有一些小毛病,再经销售商的软磨硬泡,不少人就会掏出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去购买一些功效不得而知的保健品。
"免费风景游"实为保健品推销
有些商家为了达到销售保健产品的目的,采用在街头、公园、生活小区等老人群体较集中的地方分发友情邀请卡,以某某公司几周年大庆、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免费组织老人参加市内风景一日游。还用专车接送、免费餐等"攻心策略"诱导老年人,在游玩过程中采取与老人一起做游戏、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套近乎,逐渐向老人游说他们的保健品多么有效,让老人觉得盛情难却,然后购买其推荐的保健品。
以"健康讲座"为名推销保健品
一些不法商家租用酒店、剧院等场所,以开办"健康讲座""产品答谢会"为名推销保健品。多以赠送鸡蛋、面条、水杯、膏药等小礼品为诱饵,哄骗老年人参加"讲座",随后再通过虚假、夸大的宣传,以治病为由推销保健食品和器械。
上门推销后消失
部分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平时只有老年人在家的时间,上门推销商品,并利用老年人对高科技的信任,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保健品宣传成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甚至以种种大奖为诱饵,坑蒙拐骗。为博得老年人的信任,这些商家还往往拿出各种所谓的"证书",留下虚假地址和电话,最后却突然"蒸发"。
市消协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店、超市或保健品专卖店,切勿贪图便宜。选购保健品时,不要盲目随着广告走,而应根据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上门推销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产品。保健品不是药品,法律规定禁止宣传保健品有疾病治疗、预防作用。千万不要轻信推销商的夸大宣传,用保健品代替药品使用,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