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山村村主任陈宝树:
在黄土地上找价值 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从一名普通村民到一名农民企业家,再到被村民推选成为村主任,几十年来,陈宝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价值,为村民搭建一个平台,带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回报家乡
今年60岁的陈宝树出生在开平区丰山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6年高中毕业后,他留在校办工厂工作,期间做过焊工、钳工、木工。1979年底,陈宝树回到家乡,"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喜欢土地,更希望在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为了实现梦想,陈宝树当过装卸工,做过木工、瓦工,和朋友一起跑过运输,开过加油站。1996年,陈宝树用多年辛苦赚得的第一桶金做起了销售工程机械的生意。从那时起,陈宝树每年都会出资"奖励"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我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陈宝树说。
除了"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逢年过节,陈宝树还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肉等生活的必需品。
为村民解决饮水难问题
凭着热心和执着,陈宝树在村民中的声望越来越高。2011年年底,他被村民推选为丰山村村主任。陈宝树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2015年3月,在村和当地政府支持下,对村内两条主路进行了加宽、亮化。看着家乡越来越干净整洁,村民们喜笑颜开。
丰山村自来水管道始建于1982年,使用多年已老化严重,加之供水水塔压力小,村西北三分之一的村民无法正常用水。为此,陈宝树多方奔走, 2015年春,经与相关部门协商,他自己垫付3万元,为村民重新铺设、改造了自来水管道,新打了210米深的水井,解决了村民用水问题。同时,他还自掏腰包6万元,对村里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并在村南、村北设立两块大型"门楼"。
举办粽子节带村民致富
丰山村村民包粽子的历史悠久,为帮助村民寻找一条致富路,陈宝树提出,要把粽子当作丰山村的新型产业,创建和培育"丰山情"粽子节文化品牌。
在陈宝树的不懈努力下,2014年5月,丰山村首届"丰山情"粽子节拉开帷幕,这是唐山市首个由村民举办的粽子节。首届"丰山情"粽子节的成功举办,让陈宝树看到了希望,而随后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3年举办的粽子节活动,更让陈宝树感到由衷欣慰。"端午节前,全村每天销售粽子达到5000多公斤,有160多名村民参与包粽子。"陈宝树说,如今"丰山情"粽子节活动已经成为丰山村的一个品牌,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让美味的丰山粽走向全国各地。
航天特色采摘让村民得实惠
在发展村民"副业"的同时,陈宝树始终没有忘记在黄土地上"做文章"。
陈宝树自己先后投资400多万元,陆续建起90座大棚、一座占地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一座垂钓鱼塘、占地15亩的原生态养殖场等。今年年初,丰山农业合作社与东方红航天生物唐山公司共同成立了东方红(丰山)太空蔬菜采摘园。在村民和科技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各种航天蔬菜长势良好,陆续进入成熟季,本地和周边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
一方面供游客采摘,一方面供应市场。太空蔬菜的引入,不仅让丰山生态园"高大上"起来,更让丰山村村民得到了实惠。"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丰山生态园规模,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实现效益最大化!"陈宝树踌躇满志。
记者 梁赞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