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了一方名吃。即便是唐山,这样一个以钢铁、煤炭、陶瓷而闻名的工业城市,也不例外。
学生时代,大牌哥经常坐火车从衡水回家乡唐山。
漏风的绿皮车咣咣悠悠,驶过芦台,车里的广播照例会响起:旅客朋友们,列车前方到站——唐山站……
接着,介绍一番唐山特产:京东板栗,蜂蜜麻糖,花生酥糖……
望着窗外渐浓的暮色,常常莫名涌上一阵激动: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唐山,终于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有回坐对面的,是一位客居沈阳的老唐山,广播勾起话头,大讲特讲起唐山酥糖来。最后那句感慨,我现在还记得:
他说,漂泊在外的人哪,唯有地方小吃最惹乡愁!
说完,老先生沉默起来,眼角有光闪烁,估计是那旧时的味道唤醒了记忆中的亲情和某些场景。
多少年后,大牌哥尝到常各庄西禾米唐酥糖,眼前浮现的竟是十八岁绿皮车厢里的这一幕。
壹
说起家乡特产,唐山人如数家珍,哪个县区产啥,哪个品牌正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但要问哪儿的酥糖好,恐怕只有一个答案 ——常各庄!
说这个词的时候,你得就着唐山话听。“常”字破音带出“各庄”,“酥”的尾音连着上扬拐弯的“糖”,这样讲才地道,够味。
常各庄是唐山酥糖的发源地。
酥糖由唐山南部的丝窝糖演化而来。早年间,滦南和稻地一带,人们用白薯熬成糖坨,加上炒熟的玉米面做成小吃。这玩意高温易化,吃起来粘牙,只流行在乡间。
上世纪初,唐山因煤而兴,大批广东人和老外涌入这个新兴城市。受外来饮食启发,种植花生的常各庄人,改良丝窝糖工艺,将花生和白砂糖入料,花生酥糖遂成为唐山名吃。
西禾米唐的创始人之一,70后高启龙,就是土生土长的常各庄人。
老话说“二十三,糖瓜粘”,常各庄人过年跟别处不一样,家家户户擀酥糖。他的童年,充满着炒花生香味与鞭炮的火药香,甜蜜而温馨。
经西禾米唐团队考证,常各庄做酥糖可上溯到民国六年,即1917年。后来,担担儿推车的小贩们,把酥糖带入喧闹的小山大世界,品酥糖,看评戏,听大鼓书,构成一幅民国时期市井风俗画卷。
在他看来,传统小吃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物质和社会风貌,构成不可或缺的地方名片。
情怀也罢,兴趣也罢,2016年底,搞工程的高启龙做起了酥糖,慢慢的竟有几分魔性,便组建了唐山市西禾米唐食品有限公司,把副业当主业。作为常各庄人,他觉出肩头那份担子分量,把老祖宗技艺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西禾米唐这个名字由“酥糖”二字拆分而来。 “酥”分酉禾,酉少的那一横,是我们想要的名次,即为第一;西指市区西部,常各庄;禾,代表着产品的原材料,即为五谷。“糖”分米唐,唐既是唐山,也代表酥糖。
贰
才一年时间,西禾米唐就脱颖而出,成了唐山酥糖的代名词,拥有花生、核桃、瓜子、芝麻等十种口味。
要做出好酥糖,好食材才是关键。
花生,他们精挑细选,最后锁定吉林松原的花生。这种花生日照时间长达1180小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糖,在云南红河竹园,西禾米唐有自己的甘蔗林,通过指定糖厂提炼蔗糖。原味酥糖用白砂糖,其他酥糖用成本更高、营养更全面的黑糖。
西禾米唐在云南竹园的甘蔗林
黑糖从甘蔗取汁,物理提炼,带蜜成型,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天然养分和微量元素,味道醇香,是温补佳品。
西禾米唐用的黑糖,与同仁堂等大品牌黑糖同属一家。
核桃同样来自云南基地,是330天无霜期的纸皮核桃。其他像芝麻、瓜子、桂花等等,也都是上上之选。
这些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但是他们做酥糖不止为挣钱,总有一些事情,值得他们不计较成本去做。 制作上,西禾米唐由正宗常各庄酥糖传人掌案,古法手作。
炒料,熬糖,晒凉,擀片,切坯,拧花……一道道工序,让人想起那副著名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精工细作,使得西禾米唐甜又不齁,香而不腻,酥而不散,脆而不折,最多能达到一千多层。
传统小吃多诞生于食物匮乏年代,解馋是第一要务。要让当下讲究营养健康的大众接受甚至热爱酥糖,还得迈过两道坎儿——高热、高糖。
西禾米唐弃用本地高油花生,就是原因之一。
一斤酥糖二两糖,传统配比让人对这一美食又爱又怕。他们反复摸索,在保证品质、口味不变的前提下,使100克酥糖中蔗糖仅为5克左右,做到了真正的减糖、健康。
做最健康的甜食,西禾米唐说到做到。
瞄准养生茶点,他们研发老少咸宜、丰富多元的酥糖品类。重口味的,有竹炭酥糖,小清新的,有抹茶酥糖,年轻人中圈粉无数。
作为西禾米唐独创产品,黑糖、竹炭和抹茶等口味酥糖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叁
解决了小吃品质问题,充其量是个手艺人,赋予其文化内涵,方显出品牌持有者的远见卓识。
西禾米唐诞生383天后,2017年12月,西禾米唐公司的第二品牌 “呔酥·一九一七”又与消费者见面。
酥糖对家乡历史了然于胸。
清中期到民国期间,唐山人闯关东做买卖,驰名东北,形成了继晋商之后又一庞大的经商群体——呔商。
“白山黑水千里路,十万呔商下关东”,漂泊在外的游子,也把酥糖美味传播出去。味蕾上的烙印,承载着浓浓的思念,唤起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无尽回忆。
作为全新高端品牌,“呔酥·一九一七”回归淳真年代,尽展“生活之美,点心之道”,配上古朴大气包装,让人一下子穿越岁月断层,领略到十足的民国范儿。
在西禾米唐人眼里,老呔不土,呔商张扬着敢为人先、重义守信、造福乡梓等理念;呔文化蕴育了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冀东三枝花”;奔腾不息的滦河水,哺育了革命先驱李大钊、京东才子史梦兰、评剧戏圣成兆才等英哲前贤。
西禾米唐有一个“小目标”,就是带着父老乡亲,把酥糖这块“呔儿文化的活化石”真正做成能代表唐山,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名小吃,把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把家乡文化发扬光大。
西禾米唐公司,将在今后主推“呔酥·1917”,把“呔文化”推向全国及世界,“以传统和情怀为里子,以国际时尚化的手法为面子”,打造唐山伴手礼!
西禾米唐之于酥糖,何止是一段记忆,一份情感,更是一种情怀和沉甸甸的责任。 大牌哥说一百年间,唐山酥糖在我大唐山也风光过,也低落过。当下,做地方小吃的不只一家,做酥糖的也不只西禾米唐,但,把一地方小吃,把一颗酥糖做到极致,做成品牌的,唯有西禾米唐。
这其中有啥独门秘笈?
强烈的品牌意识
酥糖唐山不少厂家在做,但市场认知度几乎为零。西禾米唐团队的品牌意识非常强,先后注册了“西禾米唐”和“呔酥·一九一七”两个商标。前者,很潮,贴近年轻人,甚至带点洋气;后者更接地气,突出历史厚重感。团队市场定位清晰,心无旁骛做酥糖,一心一意培育这个地方小吃IP,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
匠人精神做好一颗“糖”
西禾米唐订单生产,每天一千斤,不存量,而且坚持用小锅,纯人工无任何添加。在他们眼里,饭店单炒跟食堂大锅菜就是不一样,做“糖”就是要下笨功夫,有一种匠人精神。高启龙说得好:我爱吃,我也愿意将健康的美食分享给跟我一样爱吃的朋友。就是抱着这样虔诚的心态,西禾米唐做出了让人难以忘怀的绝佳美食。
美味与时尚结合
市售的常各庄酥糖,大多草纸包装,粗糙简陋。西禾米唐走的是高颜值路线,最大程度渲染了舌尖上的快乐。西禾米唐对包装设计非常挑剔,反复推倒重来,一次就毁掉过几万元的包装盒。原有的几块酥糖一大盒,现在升级为糖果式独立小包装,经过精心“打扮”后的酥糖,让人看着就想买,作为伴手礼或礼物也很有面子。
开放的营销思路
西禾米唐请市场专家把脉,推广O2O模式,最早实现“鼠标+酥糖”销售模式,官网、淘宝、微店、美团上,都有他们的产品。嫁接互联网,经营粉丝社群的同时,建设在线下销售终端,打造品牌形象店,不少大型购物中心和超市设有西禾米唐专柜。
爱唐山恋酥糖爱上西禾米唐
西禾米唐线下购买地址
唐山市旅游文化商品展示展销中心一层“西禾米唐”专柜(唐百条式楼北侧,近弘驰都汇)
瑞辰红木会所(唐山市路南区光明南路惠民园底商增272号)
芸梦石缘(唐山市高新区龙富南道316号)
唐海专卖店(曹妃甸区庆丰华苑广场街187号底商)
滦南每天超市(滦南县友谊路三贸二楼)
唐山南湖紫天鹅庄木屋别墅酒店
问茶茶庄(唐百友谊购物西北侧)
唐山市瑞莎超市各门店均有销售
销售热线18932516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