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梁振江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报告
2月8日,副市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梁振江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书面作了《全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梁振江说,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优环境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动能转换不断提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高于计划0.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高于计划0.1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高于计划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5.92万人,超过计划6.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3%,低于控制目标1.6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高于计划0.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3%,高于计划3.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低于控制目标1.4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1.3%,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PM2.5平均浓度、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目标,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7.2%,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14792套,均完成计划目标。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自去年5月份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走低,钢铁、化工、能源等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位徘徊乃至负增长。二是去产能任务依然较重。随着钢铁市场的持续繁荣、化解产能空间的不断收窄和职工安置难度的上升,去产能难度不断加大。三是治污染任务十分艰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的标准越来越严,工程减排空间越来越小,完成任务需付出更大努力。此外,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对此,我们一定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梁振江说,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聚焦省委对唐山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抓实建设生态唐山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重大项目、"一港双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项重点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唐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提升。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出口总值完成554.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发展动能转换提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4.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完成省达任务,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下降10.6%以上;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7.9%。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30400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生产总值增速安排6.5%,兼顾了"速度"与"质量"的平衡,与三次产业支撑相匹配;服务业增加值计划增长11%,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速,体现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鲜明导向,有利于把各方面的主要精力聚焦到调结构、促转型上,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
今年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包括: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方位提高对接合作水平。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五)狠抓沿海经济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六)推进"一港双城"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和谐的美丽唐山。
(九)持续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