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切实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2018年在全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日前,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2018年在全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形成了"1+30+1"方案体系,即"双创双服"活动实施意见、30个专项方案(含20项民心工程工作方案)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2018年,以"创新、强企、解难、惠民"为活动主题,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双创"支撑力,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重点服务发展,以实施20项民心工程为重点服务民生,以6个专项行动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营造便商利商、亲商重商的浓厚氛围。
培育"双创"平台
净增市场主体50万户
《实施意见》指出,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登记服务,统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全年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0%,净增市场主体50万户以上。
培育"双创"重点平台,加快24家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市级培育35家以上;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省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星创空间)80家以上,各市县新建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以上;新增省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50家;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一万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培育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5家以上、建设市级基地35家。
以三类企业为重点
开展精准帮扶
精准服务重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656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级帮扶。省级重点帮扶216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工业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市级重点帮扶6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工业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县级重点帮扶5747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切实解决企业项目审批、用地需求、资金需求、人才用工、能源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其他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精准服务重点服务业企业,从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中,选取205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进行分级帮扶。省级重点帮扶106家、市级重点帮扶587家、县级重点帮扶1357家。
精准服务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选取发展潜力大、拓展空间好的2000家企业进行分级帮扶。省级重点帮扶100家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需要落地转化的企业,市级重点帮扶500家已通过国家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县级根据本地实际筛选14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重点帮扶。
实施20项民心工程
支持多办"民生微实事"
《实施意见》提出,2018年确保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部署实施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住房制度改革、冬季清洁取暖、城乡特困人员救助、社区和居家养老、学前教育普及、中小学校舍提升、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公用设施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城乡厕所改造、公共交通建设、交通秩序整治、便民市场建设、公园绿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公立医院改革、食品药品安全20项民心工程,确保年内生效,支持各地多办"民生微实事",努力增加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见效快的民生有效供给。
实施新的三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全年完成棚改开工23万套任务,到6月底完成2017—2018年度9.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将所有4类重点改造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纳入2018—2019年度改造计划,力争开工3.79万户;加快公租房竣工分配,纳入国家计划的政府投资公租房分配率达到90%;制定2018年度具体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确保群众清洁温暖过冬。
提高全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其中城市特困人员不低于8580元/年,农村特困人员不低于4680元/年,确保特困人员救助全覆盖。
保障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确保年底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4%;新建、改扩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面积100万平方米;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专项,全年培训职业农民2.5万名。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4%,县城达到88%;城区新增标准公共厕所1700座以上;农村完成49万座厕所改造任务。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全年改造或新建生鲜超市、菜市场、农贸市场等便民市场200个,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新建、提升公园游园100个,新增城市绿地3000公顷,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街道100个(条)。
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在26家公立医院开展试点;制定实施"食药安全,诚信河北"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动200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
开展6个专项行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着力开展政策完善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推进项目落地、优化园区环境、提升窗口服务、加强诚信建设6个专项行动,推动实现行政审批更简、收费项目更少、透明度更高、服务质量更优,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全方位宣传贯彻落实优化环境条例,做好政策解读宣讲,修改完善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内容,探索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政策措施、创新举措,在用地保障、人才吸引、科技创新、金融财税、对外开放等方面形成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性制度成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推进不见面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以此为突破,确保所有为企业为群众提供服务的部门改善服务水平;强化政务信息记录管理,实行社会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此外,我省将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建立省"双创双服"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系统,将帮扶责任主体和服务对象全部接入系统,实现信息搜集、问题分发、跟踪问效、成果分析四大功能,做到实时在线监控、全天候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