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4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握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平台支撑,促使一批大项目落地,促进一批大合作开展,全市正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项目合作拉动投资增长。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市以狠抓京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不断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截至去年,我市共有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440多项,总投资达5700多亿元。其中,中粮糖业曹妃甸100万吨/年精炼糖、石墨烯产业化基地、东方顶佳牧业现代化养猪场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平台支撑加速产业聚集。4年来,我市以园区平台为支撑,努力将曹妃甸区打造成京津冀对外开放窗口、新型工业化基地,将芦汉两区打造成对接天津的"桥头堡"。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内首钢京唐二期、华润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去年,曹妃甸区新开工亿元以上与京津合作项目20项,完成投资25.38亿元;签约亿元以上与京津合作项目91项,总投资1260.95亿元。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引进了一批以绿色环保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去年,芦汉两地新开工亿元以上京津项目31项,完成投资26.16亿元;签约亿元以上京津项目4项,总投资9.65亿元。此外,我市还以玉田县、乐亭县、滦南县等与京津合作优势明显的县区(园区)为抓手,积极培育对接新平台。
交通服务推动一体化。交通方面,唐山港先后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港口实现通航,去年唐山港两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57320万吨,同比增长10.12%。科技和公共服务方面,加快推进以唐山科技中心、融通清科科技企业孵化器、石墨烯家众创空间等为重点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京津冀钢铁联盟协同创新研究院落户迁安市;着力推进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全市教育系统对接京津教育签约项目累计达到141个;全市二、三级医院与京津知名医院共签署技术合作协议47个,开展合作项目59个,开展远程医疗会诊1380例。
生态协同守护绿水蓝天。我市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2014年以来,完成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玻璃五大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等1800多个治理项目,淘汰改造燃煤锅炉2400多台。去年化解炼钢产能993万吨、炼铁产能576万吨,切实担当了全省去产能的"唐山责任"。潘大库区网箱清理主体任务全部完成,已清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库鱼8397.6万公斤,拆解网箱40705箱。重新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组织编写了《唐山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