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过年放鞭炮,你却在家里吃饲料!"面对老伴儿的埋怨,郗金彪却笑着说:"过年这俩月我没白忙活,饲料我也没白吃!专利的事儿,有眉目啦!"这是春节期间,郗金彪与老伴最具戏剧性的对话。
今年66岁的郗金彪是开平区东八里村一名普通党员,2015年从村两委退下来后,便开始从事养殖业,小尾寒羊、蛋鸡、鸭、兔、肉鸽,他把养殖基地亲切地称作"我的动物园"。郗金彪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大家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比以前高多了,而提高饲料品质很关键,研制新型饲料这事儿不好整,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因为安于现状就是倒退!"谈起研制饲料的初衷,郗金彪激动地说。一股老骥伏枥的劲头,写满了老人的脸庞。
研制饲料,对于一个"门外汉"老农来说并不容易。面对牲畜不吃他研制的饲料、自身没有相关知识,还有家人的不理解,郗金彪非常着急,1次试验、10次试验、20次试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气得他抓起一把饲料放在嘴里嚼了起来。"人的口味最刁,我觉得味道好,鸡一定爱吃!"从那以后,每生产出一批新试验品,他就亲自尝一尝,白天搞试验,晚上反复查阅相关资料,写总结、记笔记,这一干就是两年。一次次的失败,加上养殖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郗金彪意识到,要想成功必须得充电,必须得走出去,为此他专门报考了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畜牧兽医管理专业学习。两年来,他还多次前往北京,足迹遍及农科院等各个专业部门,请教农业专家关于饲料配方的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21次试验——蛋鸡颗粒饲料研制成功啦!他研制的饲料,不仅提高了产量,降低了蛋鸡的发病率,改善了鸡舍的环境,而且产出的鸡蛋口感鲜香。
2017年12月5日对于郗金彪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国家专利局受理并通过了他的鸡饲料专利初审,今年1月31日又顺利通过了第一次审查,距离获得国家专利近在咫尺。
如今,郗金彪成了村里的"红人",他开始用所学到的知识为四里八庄的养殖户们解答关于牲畜的疑难杂症。"国家专利马上就下来了,这段时间我正在收拾大院,招聘人才、买设备、装修,准备把我的养殖基地变成一个中等的科技型饲料厂!"对于未来,郗金彪早有规划。
从一窍不通到"饲料大拿",从毫无经验到冲刺国家专利,66岁的郗金彪凭着身上的一股倔强劲儿,在饲料研制的道路上收获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