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公示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12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公示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该名单经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产生。
其中我市马兰峪镇马兰关一村榜上有名!是唐山市入选的唯一一个村落!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可不简单,要符合三个条件村落自然景观较好 ✔
建筑风貌基本完好✔民俗民风传承得好的村落✔ 马兰关一个浪漫的名字让人想到马兰花
“清代末期文人墨客曾用“逼天诸寨险,拔地万山雄。峪色苍烟外,崖积阴雪中”的绝句来赞叹这个古香古色的关口山村。京剧《连环套》中,黄天霸唱:保镖路过马兰关,一见此马喜心间。无有大胆英雄汉,不能够到手也枉然!”----------
这里就是马兰关她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蕴藏着好多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名字如诗一般的地方
马兰关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
悠悠雄关
在遵化西北部的燕山脚下,蜿蜒起伏的古长城从境内逶迤而过,作为长城要塞,这里建有边关,名曰“马兰关”;有城池,曰“镇五城”。据传马兰关因第一位守将叫马兰而得名。马兰生卒年份不详,但战功显赫却是事实,在长城诸多关口中,以战将命名也是不多见的。
马兰关长城马兰关又名马兰峪关,是蓟镇东、中、西三路的中路主要关隘,辖东面附近诸冲口。由此北行,到兴隆、承德,通蒙古东部,南下可达蓟镇,进入河北平原北部。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要,远望山脊上蜿蜒起伏的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奔腾于群山之中,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马兰关长城马兰峪长城始建于北齐,明代长城东段多事,明军与蒙古兵曾多次在此作战。明初洪武年间,大将徐达为扼守马兰关,在此建城池以防蒙元残余势力及东北部游牧部落入侵袭扰。
马兰关长城此段长城有一种独特的复式城墙,或曰双城墙。这种城墙大多建在山谷地带,这里山势呈马鞍形,城外为大片开阔地,鞑靼骑兵极易冲破防线,撕开口子,形成强大冲击。为此,特在几百米外,修一道简陋的长城,作为缓冲。这样,即便第一道防线告破,也会迅速组织力量,将缺口弥合,御敌于城外。后戚继光镇此期间,又在原城墙外面包上一层砖,顶端筑垛口,门洞加岗楼,使城池固若金汤。
如今,历经沧桑的古长城已经风光不再,部分土台上长满了酸枣、小树和青苔。寒冷的空气里,站在长城之上,举目四望,苍凉之感油然而生。当塞外北风呼啸而过,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杀声震天,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繁华古镇
马兰关因长城而得名,因重要的军事地位而兴,自明代以来不断建设、演变,逐渐成为军事重镇——马兰镇,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蓟州、三河、兴隆、滦州、遵化等地。马兰关则为马兰镇的军事指挥中心,镇内总兵署、火药库、钟楼、义学、关帝庙、真武庙、娘娘庙等建筑分布其间,古镇繁华和地位之重可见一斑。
马兰镇城图马兰关南北有两个柵楼,在一条中轴线上,很是壮观,明代遵化总兵马荣最大功绩是在喜峰口、罗文峪口、马兰关等长城口修筑钟楼,平时报时、战时报警,起了很大作用。
马兰关北柵楼是钟楼,雄居“正关城口”前东侧,大约建于公元一五〇〇年以前。因位于长城关口,所以柵楼正面阳刻三个大字“馬蘭鎮”。如今写有“馬蘭鎮”三个字的石匾依然保存完好。明代,这里是军事重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修建陵寝后,这里成为守陵机关驻地,始终不断地兴旺发达着。
经历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和岁月沉淀,马兰镇里不再有当年的金戈铁马和杀声震天,行走在这个古老的村落,厚重的城墙和古老的院落依然会不时的跳进眼帘,伴着冬日清冷的空气,脑海里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出曾经那个大气凛然的古镇模样。
军事重地
数百年前,马兰关作为军事重镇,分布着许多军事设施,总兵署、教军场和演武厅。如以年代久远而论,则东营、西营当之无愧。所谓东营、西营,是指两座城池。《昌瑞山万年统志》:“马兰关旧有城池两座,年代莫考”。“莫考”,是因为城池古老,没有文字记载。据后来专家考证,大约为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所建。因两营分别建在马兰河谷东畔、西畔,属于姊妹城,故称东营、西营。
马兰镇城图如今作为军事重地的东营、西营早已不见踪影,但那厚重的营城墙依然稳稳地伫立在那里,任北风呼啸、风雨来袭。
现存东营城墙
现存东营城墙东南角楼东营、西营初建时,为大明守军营盘,职责是守卫边关,免受鞑靼侵扰。但满清入关之后,抵御的对象不复存在了,营盘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后来,清廷决定在昌瑞山下修筑皇陵(清东陵),将守陵衙门设在此地(绿营总兵署),因驻军较多,就重新启用了两营,作为守护陵寝的营盘。东营、西营建筑风格相似,西营全部以巨石砌成,东营砖、石兼有。
现存西营城墙迎着寒冷的北风,小编爬上了西营的城墙,刚刚上去的那一刻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城墙顶部很宽,有3米左右,像一条修得很高的大马路,两边的人家就用这宽阔的营墙当作自家院墙。
站在宽阔的西营城墙之上,望着不远处人家的屋顶,袅袅炊烟钻过将军帽的烟囱,被冷风吹散。忽然眼前一晃,不远处的营墙之上有些东西闪着耀眼的光,跑近一看原来是几片瓷器的残片,四处一看又寻到了几片,心里想着,这会不会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古董呢?
时光流转,曾经的金戈铁马早已不见,如今的马兰关人依然操着纯正的北京话招呼来往的客人,街头巷尾还可以听闻一些古老的故事。伴着冬日的寒风,走在这满是故事的马兰关,看着以城墙为院墙的农家院落,想着几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该是何等豪气云天,想着想着就会让人出了神。
作家冯骥才曾发出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古村落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其首要价值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希望马兰关在系列保护措施下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向人们展示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