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人民日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河北”专刊,在10版“数读河北”、12版“协同发展谱新篇”、14版“燕赵大地展新颜”中7次提到唐山,并以《唐山市:携手京津 共兴共赢》为题具体报道了唐山充分利用区位、产业等优势,与京津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实现了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经验和做法。
《人民日报》10版刊发了报道唐山的两张图片: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
唐山南湖
《人民日报》12版刊发了报道唐山的一张图片、一篇稿件:
唐车公司
携手京津 共兴共赢
“公司从南非进口锰矿,货运手续办理从15天减至两三天,一年省下物流成本60万元。”说起天津港与曹妃甸港之间首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曹妃甸综保港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俊萍赞不绝口。
以往,由于河北省各港口国际远洋集装箱航线少,大批外贸进口集装箱货物都选择在天津港口岸办理清关手续,再中转至河北各港口。这不仅推高了物流成本,还给天津口岸通关效率造成压力。
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津冀港口的协同合作也逐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航线开通后,外贸进口集装箱可享受到多重优惠政策叠加,实现了两港之间货物的自由流动。天津港通关效率提升,津冀港口之间还形成了“境内关外”的互联互通,极大方便了跨境业务。
外贸航线增多,曹妃甸港区天然良港的优势得以彰显。去年,港区货物吞吐量达3.6亿吨,同比增长17.4%;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箱,同比增长14.7%。在曹妃甸港区的推动下,唐山港去年货物吞吐量跃升至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
2014年以来,唐山充分利用区位、产业等优势,与京津的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共兴共赢”的生动故事越来越多。
京津外溢企业在唐山获得长足发展,变大变强。“相比过去在北京门头沟的生产基地,新厂场地更大,采用了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效率大幅提升。由于紧邻唐山港,物流成本也大大减少了。”落户曹妃甸装备制造园的鑫华源曹妃甸智能停车设备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师小雷说。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滦南大健康产业园……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大批京津产业落户唐山,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在特色模式和个性化服务中快速发展。
在京津众多转移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超过六成,高质量项目成为唐山全新增长极。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8%,比上年同期加快19.1个百分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唐山在全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促进科技成果到唐山产业化,与北京企业开展资本、技术及股权合作等方面率先突破,一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唐山市市长丁绣峰说。
5年来,唐山谋划实施了近500个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完成投资1500多亿元,实现了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摘自《人民日报》12版 记者 史自强 马 晨
《人民日报》14版刊发了3张报道唐山的图片,分别为:图③今日唐山、图④1976年震后唐山、图⑦迁安市黄台湖。
《人民日报》12版中还刊发了《凤舞唐山》视频的二维码,读者扫描后即可观看。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