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0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其中,河北省共有5人上榜,唐山段思序榜上有名。 他们分别是:
郑连行:基层投递员三十余年55万件投递零差错 段思序:六十多年收集四千余件雷锋藏品 宣讲雷锋故事 陆 浩:“95后”退役军人播洒爱心 坚持传承助人好家风 张桂琴:一句承诺 好嫂子精心照顾失明小叔子67年 张新双:大爱村民为了一句嘱托 29年悉心照顾邻居 助人为乐 段思序:六十多年收集四千余件雷锋藏品 宣讲雷锋故事
段思序,男,1953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唐山市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培训中心退休教师,唐山雷锋精神纪念馆馆长。段思序收集雷锋相关物品达4000余件,自费举办“雷锋事迹巡回展”600余场次,创办河北省首个雷锋精神纪念馆、雷锋主题邮局,接待访客约10万余人次。多年来,段思序分别以“感恩的唐山人”和“雷锋”的名义捐款20余万元。段思序曾荣获“河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半世痴迷不悔 躬身实践“活”雷锋 在唐山,段思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雷锋迷”。1963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后,全国掀起学习热潮。刚踏进小学校园的段思序,学唱雷锋歌曲、聆听雷锋故事,从一年级起,便热衷于收集雷锋相关物品。60多年的坚持,如今他已拥有4000多件珍贵藏品,其中不乏极具纪念意义的期刊、塑像和雷锋生前战友的集体签名等孤品。 随着收藏的不断深入,雷锋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段思序的一言一行,他不仅把雷锋留在心里,更把雷锋精神践行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 1975年,在医疗器械厂当电工时,他秉持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主动吃住在工厂,随时应对机器故障,保障生产。1976年深造后,他调入开滦矿务局,在此工作的27年里,他一心扑在职工安全培训上,几乎放弃所有周末和节假日,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和先进生产者称号。90年代初,当段思序在媒体上得知300元可以救助一名失学儿童的消息后,便自制了“每日一捐箱”,放在自己的办公室,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献一元钱爱心。至今,他已帮助19名困难少年重返校园。2000年开始,他每月坚持以雷锋名义补交党费。在1998年特大洪水、非典疫情、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时,他都以“感恩的唐山人”和“雷锋”的名义进行捐助。多年来,段思序义务照顾孤寡老人、资助失学儿童,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生活并不富裕的他,累计捐款20余万元。 爱心随处播撒 风雨真情“藏”雷锋 2012年,唐山雷锋精神纪念馆开馆。开馆以来,全国各地参观者慕名而来,段思序乐此不疲地宣讲雷锋故事。到雷锋精神纪念馆听段爷爷讲“学雷锋课”,成为唐山小学生的必修课。“每次听段爷爷讲雷锋叔叔的故事我都会有新的收获,雷锋叔叔的精神让我有了学习的榜样,也让我有了帮助别人的动力。”学生在参观后说。 段思序的课并不枯燥,他会讲雷锋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故事,讲雷锋的钉子精神,生动有趣又深入人心。段思序说:“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咱们要多多地给他们输入正能量。雷锋故事和雷锋精神就是能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的正能量。” 2019年,在多方努力下段思序与邮政公司联合成立了“雷锋邮局”,为参观群众赠送印有雷锋事迹的“雷锋书签”“雷锋明信片”。之后几年时间里,段思序又先后成立了“雷锋街”“雷锋小学”“雷锋社区”和“雷锋警务站”“雷锋之声艺术团”等,每一个以“雷锋”命名的载体,都成为了传承雷锋精神的生动课堂。 巡展点亮火种 引领大众“做”雷锋 近十几年来,段思序把自己的藏品按照顺序精心编排,制成展板,在学校、社区、乡村、机关、厂矿等地举办“雷锋事迹巡回展览”600余场。他的巡展不仅走遍唐山,更远赴辽宁营口、湖南望城等地。在他的留言簿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纷写下感言,“唐山雷锋爷爷您好”“唐山雷锋精神永存”“雷锋精神后继有人”……一句句留言既是对唐山人民弘扬“雷锋精神”的赞扬和感谢,也是对唐山弘扬“雷锋精神”的寄托与厚望。 今年72岁的段思序对雷锋的崇拜热度丝毫不减,现在,他利用雷锋邮局印发雷锋精神的文创卡片,和雷锋演艺队一起录制快闪歌曲、制作短视频。他希望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雷锋精神继续得到传承和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