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听说要爬唐山北部的这座景忠山,其实我是有些拒绝的——开什么玩笑,虽然山并不太高,海拔只有610米,但山势颇为雄壮陡峭,足足有1872级台阶呢!1872级!1872级!重要的事情说3遍!来回一算,岂不是近4000级台阶!可想而知,爬完回来今天的步数又要霸占微信朋友圈前列了……
景忠山山门
不过在我听说这座看似并不起眼的小山曾被康熙帝御题亲题“天下名山”之后,倒是对其生起了浓厚的兴趣。要知道,康熙帝可完全不同于他那位特别喜欢题字写诗以及出宫溜达的孙子,他是位惜墨如金的主儿,能让他留下御笔墨宝的地方,定然是有过人之处。 红墙、红瓦、红衣美女。
景忠山海拔不高,山势却颇为陡峭。
景忠山得名之由来概因明初之时山上所建“三忠祠”——供奉三位以忠义闻名的著名人物:诸葛亮、岳飞和文天祥,景仰忠义之士,故而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任蓟镇总兵之时也常登临此山。景忠山集儒释道三教合一,既有佛教的:四帅殿、菩萨殿,又有道教的碧霞元君殿、玉皇殿,再加上儒家推崇的“三忠祠”,香火十分兴盛。 但景忠山真正海内扬名还得到清初之时,顺治八年,顺治皇帝驾临景忠山,与山中性在法师君臣相会,言谈甚欢。于是乎龙颜大悦,顺治皇帝特拨专款给景忠山修缮维护之用,而那位性在法师也被请入皇宫供养。皇家的垂青,让这座小山名噪一时。 山脚的大鼎
一处据说是全铜打造的佛殿。
而对于康熙帝来说,这景忠山就完全可称得上是他的福地了——原因无他,据山中碑刻记载,顺治十六年,顺治下诏“以建储之议远卜元君,赐银千两”——而这位皇储就是未来的康熙皇帝,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皇帝的大位就是在景忠山问卜后而钦定,也难怪康熙帝先后6次登临景忠山,并留下“名山初步”、“天下名山”、“灵山秀色”等御笔墨宝——今天,你依然能在景忠山上一览当年皇帝的手迹。 “名山初步”即是康熙帝的手笔。
康熙帝御笔亲题“灵山秀色”。
景忠山上儒释道三教合一。
香炉上挂满了祈福牌。
沿着当年康熙帝登临景忠山的1872级台阶吭哧吭哧拾级而上,经四帅殿、一、二、三道茶棚、灵官殿、朝仙门再到山顶的碧霞元君殿,虽然颇有些耗费体力(康熙帝当年应该不是自己爬上来的吧……)但登临峰顶,看远处的群山如波浪般次第在眼前铺开,胸中倒是也骤然生出一股子“一览众山小”,“气吞万里如虎”的王霸之气(貌似写得有些夸张了……) 过了朝仙门就到达了景忠山的山顶。
过了朝仙门就到达了景忠山的山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峰顶的碧霞元君殿。
出镜的是我们同行的美女。
叩问一段沧桑的光阴……
下得山来,同行的数位伙伴已经开始小腿肚子打颤了……好在离景忠山不远就是今晚我们要下榻的万松禅院——这家以“禅”为名的酒店确实对得起自己的名号,应该是由名师设计过,无论是整体环境还是房间的细节陈设,不浮夸亦不简陋,既传统又实用,满富文艺气息和东瀛之和风调。
万松禅院的设计确实颇有禅意。
地处山中的酒店环境优雅。
万松禅院地处景忠山附近一处山谷之中,入夜只闻鸟吟虫鸣,而毫无都市之喧嚣,月朗星稀之下确是一块禅修清心之地。夜幕下的万松禅院。
酒店的走廊里养着锦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