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温故情暖四十年1976.7.28-2016.7.28
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城市,像唐山这样,饱受灾难重击后毅然崛起,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也从来没有哪个城市的人民,如此这般坚强。经历地震浩劫,身心俱创,却在废墟上构筑起物质和精神的美好家园。
今天的唐山,回荡的已不仅仅是毁灭与崛起的旋律,更是一部催人奋进、昭示希望的进行曲。抚今追昔,唐山人民感念人民子弟兵的鱼水深情,感念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援,怀着饱满的激情,投身到新唐山伟大建设中,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传奇。
悠悠四十载,念念不忘情。值此唐山抗震四十周年到来之际,环渤海新闻网特别推出“唐山:温故情暖四十年”,温故岁月沧桑,聆听历史回声,感受人间大爱,情暖世人心房……
第三篇:
抗震英雄李玉林文/ 李焱 摄影 /白锦杰
抗震英雄李玉林
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庄严、肃穆。东面,就是万达广场,高楼林立,热闹繁华。早些年,这里是长青楼,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位古稀老人,穿过那条小马路,围着纪念碑跑上十几圈。
他就是李玉林。1976年,42岁的李玉林带领两名年轻工友,飞车进京向党中央报告震情,为中央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条条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2006年笔者在李玉林家中采访
2006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笔者走进长青楼李玉林家中,聆听李老讲述那段难忘历史,记录下当年感动中国的一幕。
地震那年,李玉林是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7月28日凌晨,大地震突然降临。从倒塌的楼里爬出来,李玉林只穿着一条短裤。他救了几个人,实在不放心井下的几千名工友,急忙忙往矿上赶。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后车房彻底毁了,大罐绳都拧成了麻花,井下兄弟们音讯皆无。他又跑到局里。矿务局办公楼全平了,马路对面的唐山市革委会办公楼也倒了……
李玉林为笔者绘制的唐山市区地图
工友们问他咋办?“找党中央,找毛主席,要不咱们没救了!” 李玉林回答。正这时,矿山救护队的司机崔志亮开着一辆矿山救护车迎面而来。李玉林拦下:“你这个车必须听我指挥!”小崔说:“中,我听你的。”
李玉林当时只想找到一部电话。他对公安分处高副处长喊:“我们去报信儿,告诉中央,你赶快组织人员保卫矿山!”
就这样,红色的救护车载着李玉林和工友们,向着西北方向一路奔驰。丰润过去了,玉田过去了,在蓟县,他们遇上寻找震中的国家地震局的几个同志。而此时,为了寻找一部电话机,他们已走了200公里,北京已近在咫尺。
“直接往国务院开!”李玉林果断决定。28日上午8点,震后4个多小时,李玉林和工友轮流拉响警报器,红色的矿山救护车以70迈的时速冲上大雨滂沱的长安街。
李玉林为笔者绘制的总理办公会议图
当时,北京正下着入夏的第一场大雨。李玉林他们和坐飞机来京报告灾情的驻唐空军干部刘忽然、张先仁打着伞走进中南海时,政治局会议刚刚结束。唐山大地震使得京津唐地区地震仪器记录超幅,国家地震局无法确定震中。28日上午,唐山灾情通过不同渠道反馈到中央。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包括中央、国务院和解放军三总部负责同志。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和煤炭部部长肖寒已领命立即飞赴唐山。
紫光阁。外面雨声正紧,屋里灯火通明。一张大地图摊开在桌上,几位副总理正在为不了解灾区一手情况急得团团转。见到李玉林,纪登奎副总理小跑着迎过来,激动地一把抱住他。李玉林身上披着的破大衣滑落下来,灰土和血渍把副总理的白衬衣蹭脏了。
李玉林哭了——“首长啊,唐山全平啦!”
30年前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尽管过去30年,那天的细节李玉林记得一清二楚:“当时和我拥抱的中央领导,上衣都蹭脏了。我腿发软,净知道喊毛主席万岁了。纪登奎同志和李先念同志一左一右扶着我。我哭着诉说唐山灾情。”
“陈锡联同志问我:‘玉林同志,你能不能画一个唐山市草图。’我说:‘中,没问题,可以画出来。 ’”
工作人员拿过来一张很大的纸。李玉林按上北下南方向,先把京山线画出来,然后,路南,路北。又画出唐古路、津唐公路、唐丰路、唐柏路。把唐山市所有出口一一标出来。还有市委、地委、军分区、飞机场、唐山矿、钢厂位置。他当过10年司机,对路况很熟。中央领导看了很满意。
李玉林回忆:“纪登奎同志站起来,激动地高喊道:‘李玉林同志,你是从灾区来的,掌握了第一手情况。受难的唐山人民有什么要求,你就说吧! ’这些话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对人民群众这样信任,这样平易近人。”
这时,有位解放军同志进来报告说,沈阳军区李德生司令员来电,向中央请求抗震救灾的任务。李玉林说:“赶快派部队,不怕多,越多越好,特别需要解放军来解救唐山人民!”
陈锡联同志立刻调动部队。解放军首长们飞快地用笔记录着……随后,李玉林又提出了第二条:把全国所有煤矿的矿山救护队全部调往唐山。
纪登奎副总理当即指示煤炭部副部长和空军一位首长研究飞机怎么派,哪个省矿山救护队从哪儿上飞机等等,要求他们15分钟拿出方案。
李玉林说:“我又提出第三条:让全国各省市急派医疗队,多带药。我说:‘唐山现在什么药都没有,连二百二(红汞)都没有。’一位中央领导马上说:‘这件事我去落实,参加抗震救灾紧急会议的人都到齐了。’我往外边一看,东南面另一个大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院子里也都是小卧车。 ”
李玉林他们带去的灾情,震动了中南海。会议室响起杂沓的脚步声,一连串声音响起——“叫总参来人!”“叫空军来人!”“通知卫生部,马上到这儿开会!”
……
在唐山人民最危难的关头,党中央果断决策,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抢险救灾工作,就这样迅速拉开了帷幕。
晚年撰写回忆录
将近半天的采访,在李家狭小的居室里,笔者与李玉林一同激动,一同落泪。他为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条条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14位亲属却被地震夺去了生命。李玉林说:“当时亲戚不理解我,埋怨我。可我坚信,他们冷静后总会明白,人不能自私自利,那时大家想的就是集体利益。不光我一个人这样想。司机小崔,当时开车就经过自己家门,却毫不迟疑地开过去了。从北京回来,才知道他妻子和不满8个月的孩子震亡了!”
平静安宁的晚年
李玉林飞车进京报震情,成为一段传奇。震后30年,他接受了国内外500多位记者采访。声如洪钟、性格豪放的李玉林,做过900多场报告。
但谁也没有想到,震后因文革中一些“莫须有”问题,担任矿党委副书记的李玉林工作被停止,受到不公正待遇……由辉煌复归平淡,李玉林从容看待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干起自己的老本行,当上矿上的篮球教练,带领唐山矿女子篮球队披荆斩棘,取得不俗战绩。
相濡以沫的老夫妻
1994年李玉林办了退休,成为一名普通的唐山老人。他活得依旧充实、精彩。每天买菜做饭,坚持锻炼,闲暇时间遛遛鸟,写写回忆录。回忆录中,他真实记录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唐山大地震中这段传奇经历也成为书中的亮点和最精彩章节。
2014年李玉林因病去世,但他的音容笑貌到现在还时常出现在笔者眼前……
1976年的大地震,让世界记住了唐山这座凤凰涅槃的城市,也记住了抗震英雄李玉林这个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