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记忆——写在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之际
环网 发表于:2016-7-25 09:4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42
刻骨铭心的记忆——写在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之际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刘东明)时光流转,眨眼又快到“7.28”了。提及这个难忘的日子,凡是经历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人,无不断肠断魂。原本不愿也不敢去想、去说,可事实终究无法规避。那蓝光四射、天翻地覆,房倒楼塌,家毁人亡、哭声震天、瓦砾遍地、狼藉一片的惨景历历在目……这些不再赘述。
  还是讲述一段我所经历的抗震救灾、舆论跟进的故事吧。
  震后从废墟中挣扎爬出来的我,参与了两三天对左邻右舍的抢险救人后,不知谁家声音微弱的半导体收音机传出了中共中央给灾区人民的慰问电,这时家人提醒我应该到单位去看看。当时仅有16周岁的我,刚到东矿区革命委员会广播站(那个年代的称谓)工作不到一周,还缺乏工作意识,误认为去不去单位无所谓了。就在这时,街道办事处来人要我参加抗震救灾宣传工作。记得那是一天下午3点多钟,我带着脚伤来到了在席棚里办公的街道办事处。(说起脚伤补充几句,因救人时,左脚被废墟里的大钉子从脚心扎到脚背,鲜血噌噌地往外涌,当时水无一滴,药无一粒,只好缠块破布堵住伤口,然后继续救人)刚到那里,恰巧区领导也来了,他们见到我惊喜地说:“你没出问题啊?正找你呢,赶紧回区里,抓紧恢复广播宣传。”啊!我惊呆了,幼稚的我当时心想,眼前的惨状还能恢复广播?
  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的第二天,我和另一位女播音员便坐着“一三〇”敞篷汽车,手拿干电池喇叭,顶烈日、冒酷暑沿街串巷反复播读宣传中央慰问电。烈日的蒸烤、高声的播读,使我们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无奈只好喝口防空洞的水来缓解难忍的干渴,到了吃饭时间则更是犯怵,只能咬一口压缩饼干、抿一口防空洞的水来充饥,然后继续工作。尽管如此,当我们看到听完广播的灾民们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的动人场景时,所有的疲惫和艰辛全都荡然无存。
  这种简单原始的宣传方式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严重透支了播音员的体力,所以领导决定必须抓紧恢复简易有线广播。当时的广播设备大都被砸毁,线路几乎瘫痪,恢复广播谈何容易?可天大的困难也未能阻挡我们!我们在区、站领导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工作,钻进废墟里扒出了一些残损设备。技术人员愣是绞尽脑汁用一些能用的零部件,分别组装了传、扩、录机器。然后我们又随外线师傅爬电杆、修线路、装喇叭。极其简易的广播就这样勉强恢复了。当“东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广播站”的呼号,随着《东方红》开始曲,通过街头电杆上的大喇叭响彻全区时,我们这些历经了千辛万苦的广播人无不激动万分、感慨至极。
  简易广播恢复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又怎样呢?当时我们的编、播、录、放等全程工作都是挤在一个军用帐蓬里完成的,蓬外骄阳似火,蓬内设备蒸烤,仅有的一台破电扇还要用来为设备散热,录完一组节目、顶完一个班如同“享受”了一次桑拿浴。非常时期我们都是吃住在单位,白天还算凑合,到了晚上就非常难熬了。我和几位受伤的区领导同住一个大席棚,蚊虫叮咬不说,尤其惧怕雨天漏雨,因为我最年轻当然只能选择最漏的位置,每次都是困极了用塑料布蒙上头眯瞪一觉,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即便如此,我们每天也是充实无比、其乐融融,因为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怀、支持、援助,以及我们自己擦干血泪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惊人壮举,都是通过我们的艰辛劳作传达给全区人民的,有什么能胜过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愉悦呢?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40年后的今天,我也步入了老新闻工作者的行列。通过那段抗震救灾、舆论跟进的难忘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绝不可小视我们的舆论宣传工作,尤其是坚持正确的导向更是至关重要。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