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夫妻摊儿
环网 发表于:2017-1-13 09:3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818
小小夫妻摊儿

  他和她,夫妻俩,年龄三十六七岁,安徽人,脸黑红黑红的。
  他们在小区卖板面有五六年了吧,甚至更长。我经常去他们的摊儿上吃面,渐渐地,他们认识了我,都管我叫“大哥”。
  最初他们出摊儿,摆着三张桌子,只卖板面。后来,旁边有人开摊卖炸饼、朝鲜面等早餐,搭起大棚子,他们俩的空间就只剩一个小三角,只能摆一张餐桌。于是,他们俩就在炸饼摊儿后面一个堆积着杂物的小空地上又摆了一张桌子。他们俩经常主动跟卖炸饼的老板聊天、说笑话,全然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不快。
  夫妻俩都非常和善,面对每个顾客都笑呵呵的。只有一次,我碰到老板娘生气。她生气的原因,是一位老太太拿了个塑料袋来,也不买面,只想要锅中老汤里煮得烂熟的辣椒。她给老太太盛了一勺,那种大勺。老太太嫌少,让她再盛一勺,她于是又盛了一勺。老太太说还是不够,第三次她略有犹豫,老太太却不耐烦了,说“要你点辣椒,也不是啥好玩意儿!”她终于“反击”了:“你又不买面,我还给你盛了三勺,你还不够?”老太太恼了,指着她嘲讽道:“不就是盛几勺辣椒吗,你有啥了不起的,看你抠惜的!”说着说着,老太太开始叫嚷。但她相当克制。她丈夫起初一直保持沉默,这时才放下手里的笊篱,冲过来拦在吵架者之间,说“行了行了,别吵了别吵了”。她于是不再言语,老太太却不罢休,又嚷了几句,才嘟嘟囔囔地拎着塑料袋离开了。老太太离开后,她嘟嚷了几句,也就平静下来,继续招揽顾客,收钱,找钱,端面,收拾碗筷。
  她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有一年冬天,我去吃面,突然发现凳子面上多了一个垫子,开满花朵的布面,细密的针脚,坐上去柔软而暖和。我问她:“这垫是买的吗?”她羞涩地一笑,说是她自己买布头和棉花缝的。“我白天待着也没事,就缝了这十来个垫子,顾客坐着就不冰了。”我心里很清楚,此举不会提高“上座率”,没人会因为他们的凳子上有小棉垫而来吃面,大家来吃面,还是因为觉得他们的面好吃。她这个细微的小善举令我心头一热——她未曾丢掉她的质朴和热情。
  有一次,我吃完面未交钱转身就走了,不知道是他们没注意到我,还是没好意思拦住我,反正我就大摇大摆走出去了十几步。我突然意识到还没给面钱,于是折身回到面摊儿前,边道歉边掏钱付账。小伙子嘿嘿一笑,说:“没事儿,吃碗面,不给钱也没事儿。”
  小市场搬迁后,他们的经营范围扩大了,除了板面,还卖朝鲜面。当然他们俩就更加忙碌起来。两口子配合非常默契,有活儿都抢着干,谁也不愿意垂手闲着,我多次去他们的摊儿,从未见二人拌过嘴。有一回小伙子跟别的摊儿的老板聊天,说了一句话:“没有丑媳妇,只有懒媳妇。”我觉得这话非常经典,于是记在手机备忘录里。
  一年冬天的早晨我问小伙子:“你们几点起床呀?”他告诉我,3点多,5点半得赶到市场生火摆摊儿,然后一直站到10点多。还有一次,暑假期间,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帮他们收拾碗筷,我猜出这是他们的儿子,便夸孩子懂事,老板娘不好意思地笑了。
  偶然得知,他们还有一个小女儿在老家。一年之中,只有过年时他们俩才回乡十几天,“我闺女都不认识我咧。”有一次她笑着跟我说,但我分明看到她眼中的酸楚。为了生存,他们背井离乡,辛苦打拼,最终还是为让儿女和父母过上好日子吧。
  诚实劳动、勇于担当的人,永远值得我尊重、钦佩!
  记者 杨盛东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