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高端人才智力激发唐山发展活力
——我市人才工作发展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郑芃芃)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的人才来干,而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市人社部门坚持以我市转型升级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培训、使用三个环节,广开进贤之路,汇聚天下英才。
去年,我市引进硕士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42名,其中博士5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7名。全市研究生总量达9689名,其中博士762名、海外人才181名。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我市加快推进“三个走在前列”、实现“三个努力建成”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以广阔视野集聚人才智力
人才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转型的成败。为使人才引进工作有的放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去年,市人社部门编制发布了《2016年唐山市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信息》《人才信息专刊》《海外创新创业人才智力引进信息》等需求手册,提升了引才引智的精准性,确定了人才引进风向标。
围绕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和新三板及拟上市企业实际需要,市人社部门通过专场选才、赴外引才、猎头觅才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引进人才。共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唐钢集团、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等77家单位引进博硕研究生及紧缺专业人才2127人,推荐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25人。
同时,依托我市驻北美洲、驻中东欧引进海外人才工作联络处,引进我市转型升级急需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先后为我市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力学专业李曦坤、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刘朔、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周颖等一批在各自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海外人才,还促成了留美博士熊福林与唐山嘉恒实业有限公司就“高效率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综合利用系统与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
为最大限度发挥京津地区人才智力优势,促进人才智力和技术项目向我市集聚,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专家博士唐山行”等平台作用,开展引智活动16批次,邀请103名国内外专家和研究生来唐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6项。其中,针对遵化市企业提出的“现代物流建设和管理”“机械自动化加工优化”等多个课题,市人社部门邀请了6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到该市开展实践服务,通过参与课题研发和项目建设、开展员工培训等形式,切实为其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为促进企业转型、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市人社局不断加强“才智网—京津唐人才技术项目网络市场”建设,推动人才技术项目的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已与北京、天津、山东、东北等地90所高校及院所建立合作,合作专家105人,发布科技成果15000项(海外成果152项)、创业项目660项、开展对接44余次,发布中高层次人才累计3000人。
为发挥大型会议活动的影响力,去年,市人社部门举办了“第十九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暨第七届中国河北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协助省人社厅在我市举办了“2016年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共促成1963名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与我市达成就业意向,16个技术项目现场签约,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影响力和人才吸聚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着眼于用好人才资源、提升人才素质、激发人才活力,市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唐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泛开展人才培训。
去年,通过培训讲座、企业“订单式”内训、职业技能开发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培训56期,为3720人提供了培训服务。其中,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训17场次,为唐山宝翔化工、唐山湾国际旅游岛、NGK唐山电磁有限公司等240家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才1379名,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除了举办各类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该局不断完善唐山市职称继续教育基地职能,组织全市1469人参加了水利水电、道路桥梁、环境工程、交通市政、风景园林、暖通自动化等24场专业科目的继续教育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批次,培训鉴定人员383名。
以健全的考核管理机制服务人才
引进人才是基础,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人才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则需要全市上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去年,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及导向作用,联合市委组织部对引进的8747名高层次人才2015年度工作进行考核。主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重点考核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业绩,最终确定优秀等次人员3813名,占考核人数的43.6%。考核等次为称职及以上的,参照《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意见(试行)》,给予相关激励支持。
通过考核激励,不断激发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引导高层次人才智力向我市聚集,使我市人才队伍逐年发展壮大,人才素质不断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截至去年底,全市人才总量145万人,年增长率5.7%,人才密度28.6%。其中,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人才分别达到3.6万人、15.9万人、87.6万人、26.3万人、11.6万人。除党政人才外,其他类别人才较2015年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4.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83.1万人,高技能人才24.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1.5万人)分别增长10.4%、5.4%、6.9%、8.7%。
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智力支撑作用,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仅参加考核的博士研究生就分别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95项,创新科研成果280项,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省市空白。其中,引进的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吴洪鹏,在建华实业集团成功主持实现了石墨烯氧化规模生产技术,使建华集团成为全国第3个达到百吨级石墨烯生产规模的基地,直接促使高新区成功建立“中国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开滦集团中润公司的徐贺明博士,领导公司立足转型发展大局,实现了产品产量质量、能源及原材料综合利用、环保提升等五大系统增产增效,同时,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参与的“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综合优化及补碳技术的开发”项目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