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冀发〔2017〕1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牢牢把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工作主线
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结构性矛盾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表现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较少、加工增值水平不高、集约化生产能力较低、农民持续增收动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调整期,到了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新理念、明确新目标、探索新路径、建立新机制,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新突破。
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把"稳"作为基础和前提,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农民增收,从而稳住全市农业农村基本面;把"进"作为方向和目标,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需求,突出创新驱动、市场牵动、开放带动,在调整农业结构、壮大发展动能、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农村基础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快突破、大突破,加快培育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唐山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市委"32239"发展思路,明确"1135"的农业农村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突出补齐农产品加工业这一短板,着力建设京津优质安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基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力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山区综合开发)、龙头企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村综合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升级,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好局面,为奋力争取"三个走在前列"、努力实现"三个努力建成"、朝着国际化沿海强市目标加速前进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提升,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供应京津农产品基本实现品牌化;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达到20%;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3.5%,与农业产值比达到0.67: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04个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
(一)调优种植业产品产业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吨粮田"建设,依靠科技主攻单产,重点发展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水稻和高产专用玉米种植,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强化"以养定种、农牧结合"发展理念,适当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5%以上,调增饲料玉米种植,加快发展蔬菜、食用菌、杂粮、花生、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精细果菜、特色高端叶菜及稀缺食用菌种植,扩大与北京二商、新发地等京津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合作,建设京津蔬菜供应基地。加快北部片麻岩山区京东板栗、中北部石灰岩地区优种核桃、浅山丘陵优质苹果、南部平原设施果品四大优质果品基地建设,高标准果品基地面积占果品总面积的52%以上。
(二)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启动实施"八吨奶"三年创建工程,全部奶牛养殖场(区)改造成标准牧场,改良奶牛养殖品种,100%推行奶牛卧床、TMR(全混合日粮)饲喂等先进技术,2017年成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7.4吨以上。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加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进力度。依托肉牛扩群、粮改饲试点等项目,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清理水库网箱养殖,支持集约化、修复性海水健康养殖,发展深海远洋捕捞。
(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立足增加绿化优质农产品供给,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规定。实施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红、黑名单"制度,建设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12个农业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
(四)实施品牌农业培育行动。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协会等市场主体,制定品牌策划方案,开展品牌营销,培育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全国知名品牌产品,打造知名企业;实施市域、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支持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品牌发展既"叫好"又"叫座"。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主体,市政府给予资金奖补。力争获批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河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申报一批市域、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深入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创建,推广滦县百信、玉田县集强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鼓励农民在村组内互换并地,加快推进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和按户连片耕种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新增农业补贴、贷款贴息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倾斜。鼓励县级财政对土地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专用原料基地。
(六)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支撑。围绕做实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平台,抓好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完善农业首席专家(团队)服务机制,实施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科双百对接"活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科技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开发与经营;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继续推广基层农技推广技物配套服务模式,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全部实现技术、农资、农机、劳务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培训,探索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
三、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一)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针对农产品精深加工这一短板,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深入落实省政府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列入县(市、区)项目观摩,把其打造成兴市立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支持现有重点加工企业扩规模、增效益,对接北京农产品加工业外迁引企业、建龙头,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坚持集聚发展和融合互动,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现代农业园区,组建一批联合种、养、加、销各环节的产业化联合体,10个较大县(市、区)都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谋划建设1个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园区,年终评定出5个市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好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制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60亿元。
(二)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乡村休闲旅游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建设服务京津城市居民的"后花园",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既"吸睛、洗肺"又"吸金"的新兴产业。重点抓好迁西县、迁安市、丰南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建设,推进迁西县、迁安市、遵化市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培育一批国家级休闲农业星级企业、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017年,每个县(市、区)培育1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示范项目。
(三)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把我市优质农产品包装成品牌,推动农产品卖出去、卖好价。实施好商务部电商进农村项目,推进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点建设。鼓励电商企业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把农产品电商从业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扩大农产品电子商务从业主体。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搭建唐山"农业云"平台,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园区、规模畜禽和水产养殖企业的应用,抓好无人机植保和智慧农机、智慧灌溉项目;推进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和提升"农管家"等在线农技服务平台功能,强化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创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四)实施现代农业"三园一体"创建行动。把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和抓手。以现代农业园区(山区综合开发示范沟)为载体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规划引领,整合资源要素,统一开展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标准考核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山区综合开发示范沟)建设向更高层次提升,拓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空间。在抓好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0个省级和4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再争创5个以上省级园区,认定一批市级园区、县级园区。2017年,10个较大县(市、区)建成1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和扶持农业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同建同创现代农业园区(山区综合开发示范沟),推进农业科技创、转、推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重点推广玉田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经验,抓好滦县燕山果品科技产业园区等示范亮点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创新高地。鼓励各地依托现有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园区和农业"凤还巢"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创业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提供服务平台,把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结合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创建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重点抓好唐山绿洲"农业嘉年华"、遵化亚太农旅综合体、迁西板栗国家公园项目建设,年内每个县(市、区)谋划1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五)扩大农业开放合作。以对接京津产业转移为重点,制定承接转移的优惠政策,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达到引进一家企业、孵化一个产业的效果。年内10个较大县(市、区)力争都落地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京津农业合作项目1至2个,谋划和储备一批合作项目,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发挥绿色生态和农业品牌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国内外农产品展销活动,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四、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一)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坚持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行动为载体,推进重点片区精品村和达标村建设。抓好1个省级、5个市级、4个县级重点片区和304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与县域、镇、村规划相衔接,科学制定规划。实施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村庄绿化等专项行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抓好省级中心村建设示范点。重点突出特色引领,结合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美丽乡村片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独具产业特色、自然风情浓郁、全省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2017年,每个县(市、区)谋划建设1至2个特色小镇。
(二)推进"三区"同建。依托重点片区、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示范点,同步推进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园区建设。推进管理新型化,健全农村公共卫生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人员、制度、职责和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卫生保洁、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清掏等领域建设与服务;建立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社会化投入机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PPP等多种方式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年内在迁安市、丰南区、汉沽管理区率先突破。夯实产业支撑,支持发展农宅合作社,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家庭手工业、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推动农村环境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相结合。加强生态建设,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取得的指标收益,全部返还农村用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旧村复垦形成的耕地,允许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生态园区。
(三)实施农业农村清洁行动。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区)无害化处理改造,备案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面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实施化肥、农药"两个零增长"行动,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27%以上,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8%以上。全面开展"两改一清一拆"和城乡垃圾乱排乱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动,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覆盖面达到90%。继续抓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做好水源地周边、河流沿线、景区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发展以喷灌、微灌等为主的节水灌溉11万亩。完成陡河水库封闭工程、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和邱庄水库网箱养鱼清理,还群众一个干净的水源地。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建立市、县两级"创森"工作机构,按照国家林业局规定标准出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启动"创森"工作;继续开展绿色唐山攻坚,实施好荒山绿化、沿海绿化、村庄绿化、通道绿化等重点工程,全年完成造林34.3万亩,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好基础。建立健全农村防灾救灾体系,抓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直通式气象服务覆盖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人工影响天气、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鸟类和湿地保护、农业林业病虫害检疫防治等基础设施和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一)深化农村土地等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和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按省要求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市级核查验收任务;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13个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产权交易中的平台作用,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范围,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经营性资产,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二)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把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作为供销改革的重点。加强新型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打造引领农民合作的"主力军";加强唐山供销合作集团运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壮大规模实力,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的"主渠道",重点完善"农产品直采直销模式",新建"唐山供销·社区生鲜店"30家;抓好农开投公司、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阵地"。
(三)推进农村金融创新。量化市金发集团涉农业务和供销农开投公司支持现代发展指标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唐山金发担保公司为主体的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抓好省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政银保""银企保"等创新型惠农贷款业务。把美丽乡村融资平台建设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抓手,使用好农发行、农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加强引导,着力转变农业企业的思想观念,把上市作为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运营、破解资金瓶颈的重要措施;搞好服务,精准帮助企业做好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解决上市所遇到的问题;加强督导,落实责任,建立联系点制度和分包责任制,推进一批农业企业上市。
(四)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柏各庄、芦台、汉沽三个国有农场在垦区管理体制改革、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土地确权登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市9个国有林场按照省政府要求完成相关改革任务。完成丰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市级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加强党委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提升统筹协调、决策服务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凝聚强大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三农"工作,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三农"战线干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在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主体新业态中的覆盖面,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全面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完善基层党建"四个干"抓落实工作机制,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发展促工作开展,以项目落地促工作落实。各地要大力建项目、引项目,深入分析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弄清"去哪招" "招什么",引导本地工商资本和引进域外企业投资现代农业;要积极向上级部门跑项目、争项目,研究好上级政策支持重点,做好项目谋划、包装、管理,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要紧盯项目建设全过程,续建保竣工、新开抢进度、前期促开工,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题,确保尽快落地达产见效。
(三)深入落实"四个干"抓落实工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四个干"抓落实工作机制的要求,对承担的任务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进一步明确单位责任领导和承办负责人、具体推进措施、工作完成时限。各责任单位每月向市政府报告一次工作进度。市政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排队通报,年终进行考核。市委农工委、市政府农办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导检查,推动重点工作任务的高效落实。
(四)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市政府关于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九大创新行动的意见》(唐政字〔2016〕99号)提出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异军突起,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二次创业。积极争取省级单列的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促进我市相关产业发展。市、县两级安排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指标不低于市、县指标的10%。健全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统计工作,做到应统尽统。
(五)培育和打造亮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单位实际,推进涉农资源要素整合,集中投入、重点支持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分方面、分层次集中打造一批既"叫好"又"叫响"、全省全国一流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模式、典型主体,由点及面、顺势而为,带动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向前推进。年底,组织开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十大亮点选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