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带给我们社区的变化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温馨与和谐,现在邻里之间通过参与多样的社区群众活动越来越亲近,已经有80多名居民志愿加入了联防队义务为社区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成为了我们社区的志愿精神。"开平街道东城绿庭社区72岁的居民马桂珍介绍,小区联防队每天早中晚三次在小区巡逻,"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创城,哪怕地上有个纸片,大家都会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实惠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好处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了。为把家园建设得更美,这力出得值。"
日前,来到开平区采访时,众多市民发自肺腑地讲述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崭新变化。
惠民利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道"必答题",开平用宽阔整洁的街道、舒适漂亮的居民小区、绿树掩映的公园、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谐畅通的交通秩序,给出了直观形象的回答,让古镇焕发出迷人新姿。
民生实效既看大工程,也看细微之处。开平区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综合运用"打四违一治理""环境综合整治月""市二环线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载体,对社区、市容、交通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整治攻坚,使居民整体素质、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开平区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设置公益广告6000多块,修补城区道路3450平方米,硬化小区道路3400平方米,更新便道20900平方米,改造绿化57000平方米,清理乱围乱种、私搭乱建745处,整治恢复土地近百亩。
"开平区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城乡整体文明程度的重大契机,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形成了\'不解决创城问题、不完成创建任务、不做好创建工作誓不罢休’的工作态势。"开平区委书记彭晓明如是说。
为提升基础环境,确保市二环路(开平段)工程顺利施工,这区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彭晓明任总指挥、区长张永新任第一副总指挥的攻坚行动指挥部,区主要领导坚持亲自部署、现场办公,坚持一线指挥强力保障,夙兴夜寐,连续奋战,仅用10天就完成了全部市达保障任务,打通了开平区境内所有作业面,强力保障了全线施工秩序。
为巩固深化创建成果,由开平执法大队、公安、监察、法院、卫计、宣传和广电等15个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治理唐马路市场外溢、占道经营行为,并实现了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杜绝市场外溢、占道经营情况发生,目前,唐马路全线畅通,无违法经营行为。
为更好地便民利民,开平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创城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服务管理模式,营造创城氛围,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施行"星级"窗口考评,以"星级"考评促优质服务,收获了百姓的众多赞誉。
制度保障为文明护航,开平区着力让文明创建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推出多项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创建经验。
——建立上下贯通的组织机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6个专项工作组,制定出《开平区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任务细化分解,明确创建标准、检查要求和完成时限。各基层单位也分别成立组织机构,制定专项方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工作格局。
——重点推行"一级负责,两级挂钩,三定到位"的工作运行机制。一级负责,即从上到下,各级"一把手"都是第一责任人,实行下级"一把手"向上级"一把手"交账的工作责任制。两级挂钩,即区级领导与各职能部门挂钩,各职能部门领导与所辖各基层单位挂钩。三定到位,即定任务、定责任、定考评,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组建"开平区创城工作群""开平区创城组档群"等多个专项工作微信群,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建立完善了"一天一碰头、一天一总结、一天一部署"的工作制度和"一条创建战线、一名县级领导、一家责任单位、一套攻坚人马"的推进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响\'突出问题攻坚战’\'全民素质提升战’等战役,全区动员、全民动手,确保在这场文明城创建中取得优异成绩,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彭晓明满怀信心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