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公益摄影团队慰问冀东八路军老战士已寻访京津冀189位老战士两年多来行程3万余公里
2017年3月4日,唐山公益摄影团队一行驱车270多公里,专程到丰南区王各庄村、玉田县小稻地村慰问刘沛玉、刘荣勋等冀东八路军老战士,并前往看望因病住院的玉田县新风村八路军老战士王永贵。
一走进丰南区王各庄村92岁的刘沛玉老人家,唐山公益摄影团队的志愿者放下带来的米、面、油和新被褥、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便立刻察看炕烧得热不热,询问他和老伴最近的身体可还好,接着就开始收拾屋子,有的找老人需要换洗的衣服,有的拿出电动推子,张罗着给老人理发。
因刘沛玉老人听力严重衰退,必须要人贴着他的耳朵喊才行,记者便与他的老伴、86岁的李树英老人拉起家常。老人说,这些志愿者们每月都来家看看,家里吃的用的全都替他们老两口想到了。“说过多少回,来了别花钱,看看我们就忒高兴了。”老人嘴上“怪”着志愿者们,眼角边却全是笑意。两年来,无儿无女的两位老人早已把团队发起人戚辉和他的伙伴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聊天时,李树英拿出两盒军功章,向记者讲述老伴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这段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看着那一枚枚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军功章,记者不禁肃然起敬。理完发后,刘沛玉老人郑重地把军功章都别在胸前,老两口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与志愿者们合影。
团队发起人戚辉告诉记者,刘沛玉老人1943年5月参加丰玉宁支队,在冀东战场上与日军作战,抗战胜利后,老人随部队转战东北三省,在四平战役中被炮弹炸伤,在锦州战役中腿部受伤,解放后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复员退伍回到家乡。为了抗日,刘沛玉老人牺牲了太多,父亲被日伪军抓住打死在村头,他的3个兄弟被敌人关进大牢,这个宁和朴实的农民家庭由此家破人亡。
告别刘沛玉老人,志愿者们又赶到玉田县小稻地村慰问95岁高龄的老战士刘荣勋。老人1940年参加丰玉遵联合县第二报国队,同年入党,后转入地下,加入抗日联合会,在群众中开展对敌斗争。老人曾被日伪军抓获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叛变组织。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家乡担任小稻地村第一任支部书记。刘荣勋老人终身未娶,和侄子一家生活。唐山公益摄影团队的志愿者坚持每两个月来看望一次老人,为他送去生活必需品。
此次慰问的第三位八路军老战士是因病住院的90岁的王永贵老人,1945年春加入八路军18总队,参加对玉田县大湾柳树村日军据点的剿灭战。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转战承德、赤峰一带,参加过四平战役、锦州战役,腰部负伤,后在扫清北京外围的战斗中再次负伤。老人跟随部队一直打到广东、海南岛,1958年退伍回到家乡玉田县新风村。
据戚辉介绍,2014年7月成立的唐山公益摄影团队,以冀东八路军老战士为寻访对象,开展以“永不褪色的记忆”为主题的公益摄影寻访活动。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行程3万余公里,足迹遍布京津冀三省市26个市、县、区,寻访、拍摄了189位健在的冀东八路军老战士,其中最大的98岁,最小的也已87岁。
每到一处,志愿者们都倾听老战士的故事,抢救整理老战士口述的抗战史料,并形成系统的影像和文字资料结集出版。在寻访中,志愿者们自发地为那些生活困难的老战士家庭捐款捐物,经常专程去看望老人们。他们的公益行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反响。2015年,唐山市文明办授予该团队“唐山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戚辉本人被授予“唐山市最美志愿者”,荣获2015年度“中国网事·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称号。
同时还是唐山知名摄影家的戚辉不仅用镜头留下八路军老战士的影像,还曾以一组记录大哥悉心照顾病重老父亲的摄影作品,感动过海内外无数华人。他告诉记者,发起这项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既是表达对那些曾经为祖国浴血奋战的抗日老英雄们的敬意,更源自他心中的一个情结——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
他说:“我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军人,所以我的军人情怀从小到大一直都有。特别是我老父亲患重病以后,我大哥放弃自己的工作去伺候老人9年半,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孝’这种美德。这些年我一直在思索,自己业余时间应该做些什么?所以当关注到‘老八路’这个题材后,突然间我觉得可以用镜头去表达、去延伸这种‘孝’的境界。大哥对老父亲的孝,是中华传统好家风的体现,老战士们舍生忘死的抗战精神,表现出的是对国家的一种大孝之情。我用镜头去记录这种大孝,也算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方面,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