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教育局坚持以"科学发展、人民满意"为总领,牢牢把握"质量"和"安全"两个重点,着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经过5年的发展,我市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提升,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各项教育工作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扎实迈进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普九",是全国"双基"工作先进地区,200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6年成为全省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市,标志着我市义务教育已实现高标准基本均衡,开始向优质均衡迈进。
2014年以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到目前,全市已投入5.5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薄弱学校347所。同时,市教育局坚持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均衡发展,全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为100%;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98%;致力于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网络互动教学工程,启动"智慧教育"建设,推动教育进入"互联网+"时代。
此外,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9.5%和97%,在全省领先;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选聘机制,近五年来公开选聘中小学教师1.3万名,85%以上被选派到农村任教,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全覆盖,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的校长、教师分别达到343人和3448人。建立起了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体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全部公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高中教育普及迈上新台阶
2013年,我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一个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全市普通高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1533元,超出全省平均值165元。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35所,占公办普通高中总数的65%,在省示范高中就读的学生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85.52%。
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在2016年高考中,我市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人数达到2.89万人,本科上线率达到77.41%,比上年增加25.9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次。
高等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优化资源布局方面,市教育局围绕服务我市国际化沿海强市建设,大力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充分利用华北理工大学腾出校区,盘活市直院校资源布局。同时,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高职院校挂牌招生。经过市校多年对接合作,我市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西南交大决定在唐建设研究生院,2017年秋季挂牌招生。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7个学科成为立项建设学科,填补了我市市属本科院校硕士点的空白。唐山学院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取得重要进展,已列入"十三五"全省高等院校设置规划,为下一步建设唐山交通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13年,我市启动高效课堂试点工作以来,以54中、开滦十中、宋道口中学等一批教学改革先进学校为代表,带动中小学校把课堂作为教学改革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改革课堂模式。全国首届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全国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推广我市经验。2016年,我市高效课堂创新模式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市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
市教育局大力创新育人模式,以推进"前校后厂,产学一体"中高职相衔接的育人模式和现代学徒制全国改革试点为引领,提升岗位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创新创业,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我市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教育,全市各类民办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达到850所,在校生14.9万人,固定资产9亿多元。2016年以来,先后有唐山实验中等专业学校、苍龙国际学校、道尔顿国际学校、乐亭高平中学、遵化阳光燕山学校等一批高标准民办学校挂牌招生,掀起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热潮。
借力京津提升唐山教育综合实力
2014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构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培育合作项目,引进优质资源,实施"百所学校对接京津行动",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对接京津教育签约项目累计达到141个,200余所学校与京津学校实现了经常性互访交流。我市重点与北京市教委建立了固定联络机制,与北京朝阳区教委构建起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平台。同时,我市强化互信务实合作,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唐山实验学校等合作项目如期建成开学。
市教育局还积极引进北京数字学校优质资源,全市1470所中小学,1.2万名教师及教研人员拥有登录账号,近80万名中小学生受益。与京津建立起了师资培养长效机制,每年组织300多名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到北京开展高级研修和挂职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