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
老年人千万别掉进这些消费陷阱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重阳节将至,市消协特别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注意防范保健品销售、旅游服务、金融理财等领域的消费陷阱,尤其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吹嘘为灵丹妙药或片面夸大药品毒副作用的虚假宣传,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保健品消费需警惕
近年来,一些无良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对封闭、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点,炒作概念,虚假宣传。他们扯上"国家惠民工程""政府补贴"等旗号,假借所谓境内外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基金会、行业协会等名头,扮演专家、学者、神医,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包装成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们通过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专家"坐诊、免费体检、虚假试验、免费旅游、家访送礼、亲情拉拢、会员优惠、雇托销售、饥饿营销等方式,忽悠老年人盲目购买高价保健品,非法谋取暴利。
市消协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注意以下事项: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法规禁止宣传保健品有疾病治疗、预防作用。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吹嘘为灵丹妙药或片面夸大药品毒副作用的虚假宣传,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替代其他食品,要坚持均衡饮食,过度服用保健食品,会增加肝肾等脏器负担,非但不能保健,相反会损害健康。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及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选购保健食品要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遇到"套近乎"的推销者,老年人要高度警惕,尽量远离,更不要把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透露给对方。购买保健品时注意索要正规发票和联系方式,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相关票据、资料等作为维权证据。
出游防猫腻
当心团购价背后的陷阱。一些旅行社会以"团购价""低价团""免费游"等广告吸引旅游者上门,他们尽可能降低自身经营成本,在行程路线、交通工具、住宿条件等方面服务大打折扣,会给老年消费者增加不必要的烦恼或事故风险。他们或在旅途中带领老年消费者前往保健品商家,诱骗其购买产品,或在签订合同时将最精彩、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变相加价。因此,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和产品时不要单纯以价格为导向,应多关注旅游产品的品质。
当心年龄"附加费"陷阱。目前很多旅游团价格很低,一些旅行团只能依赖游客在购物点消费来赚取利润,而老年人被普遍认为消费能力偏低,故而想出了向老年人收取年龄"附加费"来弥补损失。年龄附加费是国家明令禁止收取的。报团时,要仔细阅读旅游合同内容,检查附加收费、行程路线、收费项目等条款是否合理后再签字和缴费。
防范不良商家以超低团费、分时度假、高额回报等为诱饵,让消费者支付高昂的出境保证金或会员预付卡费后,拒不按照合同约定退款或卷款跑路。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时,应尽量选择有资质和口碑好的旅行社,最好将出境保证金支付到由第三方金融机构监管账户,不要轻易打到工作人员个人账户,避免日后产生经济纠纷造成财产受损。
在景区就餐和购物时,把价格和计量单位问清楚,再去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如出现权益受损,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保留好维权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金融理财要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时请牢记五个"不等于":银行理财不等于储蓄存款;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投资理财不等于投资发财。
老年消费者要清晰了解产品的发行与签约机构、保本与否、投资方向、预期收益率等,一定要明确自己所购买的产品类型,避免某些销售人员以"存款""理财产品"名义推销保险。
防范以"赠礼、返佣"等为由进行销售。买保险赠送礼品、返还佣金等行为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如果保险公司或者销售人员对赠礼进行承诺又不予兑现的,消费者要求兑现,法律是不予支持的。记者 曹瑞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