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关怀式”谣言太恼人
环网 发表于:2018-1-20 08:2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357
朋友圈"关怀式"谣言太恼人

  近年来,"别再吃了""别再用了"等谣言在网络迅速传播,频繁出现。日前,市民王女士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向记者倾诉,其经常收到长辈发送的"关怀式"谣言,十分无奈。
  "关怀式"谣言令人不堪其扰
  王女士告诉记者,家族微信群中的长辈们经常发布"别再喝了!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增加227倍""紫菜竟是塑料"等"科普"文章或视频。"这些文章、视频里有时会有所谓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观点与试验,显得特别专业,长辈们非常相信,经常转发到家族群提醒大家注意。"王女士说,见她在群中没有反应,长辈还常常将内容私信给她,提醒她注意。开始,王女士还经常与他们分析解释,但长辈们仍不停发送类似内容,她觉得十分无奈。
  看似"关怀"的提醒,使不少人产生惶恐心理,给人带来困扰。许多人经常分享的"阿司匹林是心脏病发作救命药""喝白酒能抗癌"等文章,还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殊不知,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会"夺命"。有媒体曾经报道,有人按照症状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最终酿成恶果。不少市民也因这些谣言,不敢购买、食用紫菜、面条、桶装水等。
  用亲情使"关怀式"谣言止步
  2017年12月底,腾讯发布了《2017腾讯公司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显示,以微信平台为例,至2017年12月20日,已处罚公众号数量约18万个,有超800个第三方权威机构加入辟谣队伍,发布朋友圈谣言榜单40余篇,全平台累计传播量超过4500万。从2017年腾讯各平台处理的有效谣言文章中可以看出,健康与养生、奇闻趣事、食品安全类文章占比最大。在食品安全类谣言中,塑料紫菜高居榜单首位。医疗健康类谣言中,癌症出现的频率最高。
  据了解,这类谣言背后有打击对手、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引导用户打吸费电话等多重图谋,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其背后的"圈粉"、转发广告等利益链。此类信息与生活息息相关,吸引眼球,具有较高的传播率,制作此类谣言有助于快速涨粉,转发广告。父母、长辈多希望借这些有关食品安全、健康养生的文章,与子女、小辈沟通。心理咨询师殷兆亮表示,当父母、长辈转发这类内容时,应先认同他们关怀的心,不妨找到官方辟谣文章,积极与他们沟通,并教给他们识别谣言的方法。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