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化"撬动"高质量"
——来自市质监局的报告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本报记者 李响 通讯员 赵纳鹏 张明远)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市全力抓住标准这个"牛鼻子",把标准化工作作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抓手,谱写了唐山这座北方工业重镇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聚焦:瞄准实体经济
唐山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源头,唐山从工业走来,未来也在工业。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工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加快装备制造业、高端钢铁、新材料等行业提质增效,占领高地,涌现出津西钢铁、中车唐车、惠达、三友等一大批标准化先进单位,成为引领唐山转型升级的"领头羊"。这些企业在动车制造、耐候H型钢、碳素钢、海洋工程用钢、弧焊机器人等领域主持制订国行标15项,参与制修订国行标45项,新增省级标准化试点9个。其中,金利海柴油被国标委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填补了省内空白。引导惠达主持或参与了9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于去年成为首家主板上市的卫浴企业。津西集团连续10年任全国钢标委成员单位,累计参与、主导47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全国首家3年内两次承办"国家标准宣贯会"的民营钢企,型钢产品出口量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
聚力:培育新生动能
在助推工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我市瞄准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标准化工作在一三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助力培训新生动能。
作为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我市依托《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标准,对全市物流托盘配套设施设备升级进行改造。目前全市的33家国家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单位、2家省级托盘物流标准化试点均通过验收。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高油酸花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两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获批建设,制修订省级农业标准8项,市级农业标准23项,其中《短毛黑水貂选种技术规范》等两项标准具国内领先水平。在社会管理方面,围绕打造"四最唐山",通过标准化优化政务流程,推动路北行政服务中心、曹妃甸行政审批局、曹妃甸供水公司3个省级服务试点全部通过验收;完成迁安市行政审批局国家公共服务综合试点中期评估工作。申报了2家国标委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聚光:保障质量安全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开展同质同标,是新时代质量部门的发展职责,也是民生职责。
为此,市质监局充分发挥标准作用,对消费品领域开展消费品对标提质、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在食品相关产品、家具、床垫、服装等消费品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累计制订消费品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12项,省级地方标准9项,市级农业标准50项。在陶瓷领域推动内外销产品"通线同标同质",涌现了一批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单位,占据国内及出口80%以上市场份额,拥有红玫瑰、隆达、海格雷、金方圆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品入围G20峰会、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等重大活动用瓷。得益于标准化工作,2017年全市消费品国家、省、市级监督抽查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聚智:助推化解产能
唐山是钢铁大市,也是我省化解钢铁产能的重镇。做好钢铁产能化解工作既是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
市质监局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推动作用,参与制订了两个省级标准:《钢铁企业通用质量要求》和《钢铁企业通用技术要求》,两项标准从质量、技术方面,分别细化了25项和31项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平均水平,于去年7月1日正式执行。市质监局充分发挥两项标准在化解我市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中的积极作用,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县区,对省局确定的44家钢铁企业执行两项标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聘请国家钢铁中心和唐钢的2位标准起草专家,就工艺、技术、质量、装备、管理等方面,指导企业采用标准进行生产,督促企业配齐了精确的计量器具,健全实验室体系建设,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测量五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提高了我市钢铁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