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钢铁迁安向生态水城华丽转身
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时节,迁安市黄台山公园整洁的甬路上,几名迁安一实小的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社会实践。
学生家长杨女士告诉记者,该市自从创建文明城以来,环境明显好了,市民素质也提高了,公交站排队乘车、公共场所不乱丢垃圾等,已经成了市民的习惯。"市民的自觉意识强了,扔垃圾的比以前少多了。"迎面走来的负责该公园保洁的娄师傅印证了杨女士的说法。
迁安市文明办主任浑广向记者介绍,从2001年提出创建文明城市到2017年11月创建成功,该市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为实现钢铁迁安向生态水城的华丽转身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在创城中铲除遗留多年的垃圾山、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等多项举措,得到群众的认可,市民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全省首家设立县级
"公民道德建设基金"
为增强文明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2012年,该市在全省首家设立县级"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现已累计奖励、扶助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事千余件次,发放奖助金65万元,举办表彰奖助活动30余场次。
实施"文明细胞"创建工程,通过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小细胞"的培植,引领社会各界自觉投身到文明创建之中。组织开展"文明先锋·亮牌争星"等九大主题志愿服务,580支志愿服务队、近万名志愿者活跃城乡。组织开展"文明水城、全民共创""文明出行、从我做起""文明行为随手拍"等丰富多彩的特色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养成日常文明习惯。
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连续开展九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连续四年举办道德模范表彰仪式,累计评出各类迁安市级道德模范181人,15人获评唐山市级以上道德模范,4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8人当选"河北好人",12人当选"中国好人"。
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容颜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迁安城乡发生了切切实实的变化,从城区到农村,从基础设施到精神风貌,从硬环境到软环境,迁安市将"文明城市"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城乡居民可观、可感、可知的具体行动。
所有细微之处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容颜,更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
实施全域公园化战略,坚持在田园中建城市,在公园中建社区,在花园中建企业。舍弃巨额土地收益,在燕山大路两侧规划建设了龙形、云形绿化带。投资70余亿元实施滦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14万平方公里的环城水系。大力开展工程造林、企业造林等绿化攻坚行动,打造连接城乡的绿色走廊、景观大道,累计新增造林面积1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8%,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花落迁安。
目前,该市共有公园、绿地77个,10公顷以上综合公园10个,并已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目标。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公交、12年免费教育和公共体育设施"七个全覆盖"。
擦亮金字招牌
全国文明城市是迁安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在创城过程中,迁安市以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目标,保持常态创建,不断提升城市的颜值和内涵。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价值的同时,更实现了经济加速发展与社会转型驶入快车道的双赢。2017年,迁安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9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5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百强第19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迁安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巩固深化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城市品质提档升级,用文明标注生态水城发展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