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召开的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当前,我市“稳”的态势在持续,“进”的力度在加大,“新”的动能在孕育,“好”的因素在累积,“变”的局面在形成。只要我们抢抓机遇、接续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唐山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着眼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科学把握市情市力,市委集中方方面面的意见,决定把今年确定为“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将重点在十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01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在生态唐山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抓生态就是抓转型升级、就是抓民生福祉,就是抓长远、抓可持续,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继续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百倍努力换来百姓期盼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一是强力推进结构调整。调“优”布局结构,加快工业企业向沿海和园区集中。调“强”产业结构,年内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突破15%以上。调“清”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调“绿”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加快建设货运车辆绕城通道等。
二是强力推进治理管理。抓好专项治理,持续开展六个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降低点面源污染,推进“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强化深度治理,狠抓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制定“唐山限值”“唐山标准”。实施分类治理,持续实施错峰生产和错峰运输。坚持依法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强力推进污染退城、清水润城、城市增绿“三城”工程。加快污染退城,编制主城区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实施市中心区重点污染企业、产业退城进园,确保唐钢等钢铁企业优化重组、搬迁启动,6月底前主城区280家陶瓷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加快清水润城,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实施滦河一沙河一石榴河连通、滦河下游输水干渠西延,以及主城区“邱水入城”和李各庄河、青龙河等河道连通、疏浚、治理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加快城市增绿,按照“高大厚密彩”要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02坚定不移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在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重,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因势利导拉长长板,推动以“六强”为标志的“4+5+4”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物流重要枢纽和战略节点城市。一是在做强四大支柱产业上持续发力。精品钢铁产业,持续降总量、优布局、提品质、延链条、治污染,钢铁企业整合至36家。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整机制造、海工装备和智能制造,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达到15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亿元以上。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石化、延伸盐化、转型煤化,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产业,加快丰南陶瓷创新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二十二冶集团、惠达卫浴等6大装配式建筑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亿元以上。二是在做大五大新兴产业上持续发力。年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新增400家和2300家以上,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三是在做优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新兴信息服务业、研发设计业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03坚定不移走“一港双城”之路,在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全域唐山”理念,围绕“五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高标准规划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实现主城区、各县(市)城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极。一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主城区。统筹推进大南湖区域、站西片区、东湖片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唐山“城市会客厅”“城市门户”和“城市后花园”建设步伐。深入实施“三改一通”工程,加快推进全市38个棚户区、248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89条背街小巷整治,主城区打通断头路、扩宽瓶颈路、新建规划道路42条,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出行更方便。加强城市管理,大力发展智慧城管,持续强化执法监管,健全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二是加快建设曹妃甸现代化滨海新城。抓好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制定,做到靓丽城市、美丽岸线、生态港湾同步推进。三是加快全域统筹、融合发展。加大市级统筹力度,着力推动区域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动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促动形成中心凸显、优势互补、垂直分工、错位发展新格局。尤其在各区域、功能区、片区的产业定位上,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主导产业、项目选择,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等问题。
04坚定不移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在港口和海洋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港口作为唐山核心战略资源优势、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依托大美海洋、天然良港,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经济聚集区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一是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统筹抓好港口规划布局、功能完善、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 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30万标箱。推进港口发展一体化,深化大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各类资源的整合重组,实现岸线、产业统筹规划管理、资源集约利用。推进运输体系网络化,加快21项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工程建设,16条“公转铁”专用线竣工通车;新建10个内陆港,总数达到32个;推动在比利时、德国等地建设集铁集港中心和海外仓。推进港口业态高端化,做强配送、仓储等基本物流服务,做优维修、加油等配套服务,做专税务、报检等政务服务。二是着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注重陆海统筹,强化全域海洋意识,把各县(市、区)纳入海洋经济整体框架,推动海陆规划整合、空间衔接和功能对接,出台“飞地”政策,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良性互动。注重业态拓展,推进渔业产业链条化、产品高值化,突破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化工、海洋生物等产业。注重借海开放,出台《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的实施意见》,不断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新格局。全力建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05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在重大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动能转换的“牛鼻子”,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好总投资9075.4亿元的303个市重点项目,全面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以高质量项目挺起唐山高质量发展的“脊梁”。高标准谋划推进项目。按照“定向招商一批、落地开工一批、投产达效一批、动态储备一批”的原则,把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先用于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303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提高项目建设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高层次招引聚集项目。实施唐山与世界500强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行动计划,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初创企业和“隐形冠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性强、发展空间大的大项目、好企业。加快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在外地的唐山人回乡创业。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作用,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让唐山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乐园。高质量打造园区平台;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
06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京津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环京津生产加工物流基地、京津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唐山样板。
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
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六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实施垃圾治理、厕所改造、村庄街道硬化等9个专项行动。
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及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流转;完成柏各庄、芦台、汉沽3个农场企业化改革,组建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07坚定不移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在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实现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贡献率四个“大幅提升”,把唐山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各方精英聚集、创业环境优良、创新活力迸发的“人才港湾”,为唐山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注入动力、提供支撑。
一是海纳百川“引人才”。制定更具突破性、更富含金量、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进一批站在科技前沿、产业顶端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化市长特别奖、凤凰英才服务卡、凤凰公寓等制度,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二是多措并举“育人才”。推动校城融合发展,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赴国外学习考察及在国内一流高校参加高端培训,打造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队伍。
三是搭建平台“聚人才”。把园区和项目作为吝类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着力引进一批京津等国内外大学大校大院大所和国字号名企,通过整体搬迁或来唐建立分支机构,年内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5个、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3个以上,组建3个“中高职联盟”。
08坚定不移做好“旅游+”“文化+”文章,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全域全业全季理念,加快推进总投资768.6亿元的27个重点文旅项目,着力在推动产业全域联动、市场全域开拓、服务全域配套上下功夫,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市,打响“唐山周末”品牌,加快打造“京津后花园”、京津冀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城市。
一是推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大提升。完善市、县、景区三级游客服务中心网络,启动长城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和南部滨海风景大道规划建设。打造市级智慧旅游平台。
二是推动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大提升。推进南湖一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联合创建5A级景区,国际旅游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更多的3A级以上景区。拓展畅游海岛湿地、观览皇陵长城胜迹、体验工业文化文明等15条“唐山周末”品牌线路,把旅游点串成线、联成链,形成全域全时旅游热点。
三是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大提升。加快推进南湖水上光影实景演出、陶瓷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推动工业遗存、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生活高度融合,拉动城市消费、擦亮城市名片、温暖城市记忆。
09坚定不移打造“四最”唐山品牌,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固化已有经验做法,形成可运作、可执行、可持续的制度机制,加快由行政强制推行向机制化推进转变,动态打造“四最”唐山品牌,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一是办事效率要越来越高。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制定完善“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格、一套机制”的“五个一”审批体系,建设工程领域手续办理时限高于国家标准,全市企业开办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时间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
二是服务水平要越来越好。制定“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目录,抓实减层级、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各项工作。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服务质量,继续推行代办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和双休日延时服务。三是特色亮点要越来越多。完善唐山政务服务网功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府一网办事,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在各类开发区开展报建审批区域性统一评价,探索实行非主审要件“容缺后补”等审批模式。最大限度整合涉企证照事项,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10坚定不移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教育和医疗康养高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民生实事工程,着力打造教育和医疗康养高地,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美誉度,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是建设教育事业发展高地。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提升学前教育供给能力,破解“入公难、入民贵”等问题,年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占比达到80%以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年内全部消除“超大班额”;改革高中教育管理机制,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建设走向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建设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教育新地标、京津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疏解的聚集地。
二是打造医疗康养高地。结合“一港双城”建设,调优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曹妃甸、大南湖区域、站西片区高端医疗资源引进和配套建设,抓紧启动市中医医院新建、人民医院新院区、第二医院改扩建等一批重点公共卫生项目,加快组建医疗集团,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大力推进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全生命周期大健康产业链,构建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医疗康养产业体系和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康养服务机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