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小山楂下肚 一女士胃里竟长出鸡蛋大“石头”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近日,李女士吃了两颗山楂,短短几个小时后就出现了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经医生检查,李女士的胃里竟然长出了鸡蛋大小的“石头”。
当天早晨,李女士起床后,随手拿起了前一天放在桌上的两颗山楂吃下了肚,然后开始吃早饭。几个小时之后,她突然出现了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以为是消化不良,自行吃了些助消化的药物,但症状没有缓解。随后,李女士来到市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建议李女士进行胃镜检查。胃镜下的场景令人大吃一惊。原来,镜下出现了一个大小近似鸡蛋的棕褐色团状物,上面包裹了一些食物残渣,周围还产生了溃疡。医生诊断为胃石症,建议李女士住院治疗。经过几日的治疗,李女士的胃石已经完全消失。
市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潘庚介绍,胃石是进食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石性团块状物。按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混合性3种,以植物性胃石多见。像山楂、柿子和黑枣等食物中富含鞣酸和果胶,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一些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鞣酸蛋白,鞣酸蛋白与果胶、食物残渣等胶合在一起形成团状凝块,也就是植物性胃结石。胃石形成后,在胃蠕动作用下,胃壁同结石摩擦,引发胃黏膜溃疡,导致患者出现上腹胀痛、反胃、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未进行及时治疗,会出现严重的胃出血,甚至可引起胃穿孔,胃石进入肠道还可能引起肠梗阻。
如何做到安全食用山楂、柿子这类食物呢?潘庚建议:
1.吃柿子不能吃皮。因为柿子中含有鞣酸,连皮一同吃很容易形成胃石。
2.柿子、山楂、黑枣等不能与含高蛋白的食物一起吃。含有高蛋白的鱼、蟹、虾、海参在鞣酸的作用下,非常容易凝固成块,形成胃石。
3.不能空腹吃。在空腹情况下柿子、山楂、黑枣中的鞣酸、果胶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石。
4.酒后不宜吃。酒类入胃刺激肠道分泌增多,其中鞣酸与胃相遇,又形成稠黏状物质,易与纤维素绞结成团,形成凝块,既难于消化又不易排出,久之造成肠道梗阻。
(张敬文 刘庄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