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农民工的“王老师”
——记开滦股份吕家坨矿业分公司劳动模范王春坡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赵志远)在开滦股份吕家坨矿业分公司,说起王春坡,人们都习惯称呼其为王老师。作为综采一队两点班支架检修组组长,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王春坡还要打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王春坡先后荣获开滦集团公司安全金牌班组长、开滦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开滦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全国煤矿优秀安全班组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曾作为全国煤炭行业安全班组长的优秀代表得到了国务院、国家安监局领导的接见。一名大山里面走出来的农民工,成为大家尊敬的老师,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1987年,王春坡从迁西农村老家来到了开滦唐家庄矿,成了一名工人。乘罐笼下到地下600米,还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工作现场。第一次下井就让王春坡真实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一线工人的辛苦。由于当时的技术落后,生产的大部分步骤都需要靠人力来完成,打柱、攉煤、运料……各种各样的杂活都得干。这就是王春坡在工作最初的3年里每天的工作状态。
1990年12月,王春坡成了吕家坨矿业分公司的一名工人。此时的矿业分公司正值水旱转型之时,为了加快推进综合机械化采煤进程,公司先在部分工作面试行综采工艺。
新机器、新技术对王春坡来说十分陌生。领导安排王春坡负责液压支架的检修工作。液压支架出现毛病时,鼓捣了半天还是束手无策,最后只好请别的矿上的行家来帮忙修理。几次下来,王春坡上了火,看着这么好的东西不会用,坏了不会修,工作效率提不起来,王春坡暗下决心一定把这个活计干好了。
将液压支架配送的两张图纸展开时,密密麻麻的圈点和纵横交错的线路,让初中学历的王春坡感到无从下手。回到宿舍,王春坡将两张图纸钉在了墙上。此后,下了班,王春坡就对着两张图纸一个圈、一个点的开始研究、记忆。当时的书籍资料少,矿上技术员的一本工具书成了王春坡的宝贝,每天对书中综采液压支架的每个定义和操作方法反复看、认真揣摩,从支架的技术特征、结构特点到工作原理,从液压系统到操作方法直至故障判断与排除,直到自己弄清弄懂。生产过程中,他按照书上讲的知识反复进行实际操作。晚上回家,还要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再与书本相对照,有时学到凌晨三、四点钟。一年下来,王春坡几乎翻遍了所有的有关液压支架的资料、书籍,两张图纸也被他翻看得连线路都模糊了。凭着这股钻劲韧劲,王春坡很快就成为了液压支架检修的“大拿”,他通过了公司首批技师考核,成了综采支架检修的行家里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王春坡都愿意叫一声王老师。对王春坡来说,这样的尊重没有变成骄傲的资本,而是成了他继续一路向前的动力。
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是,液压支架难点问题平时能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规律性的问题能够提前预测出来。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他认真总结经验,实现了一个个突破,克服了一个个难题。一次,王春坡发现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在液压系统回液阻力大的时候极易造成综采支架大范围自降的现象,严重的甚至造成工作面冒顶事故。为了解决这一课题,王春坡在现场实地查验、回到家里对照书本认真琢磨、反复论证,最终研究出了一套液压系统自动卸载装置,杜绝了液压支架自降的问题。综采工作面近千米供液管路,由于U型销容易锈蚀,给更换液管造成很多困难,严重影响液压系统的检修效率和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王春坡研制成功了一种能够一锤多用的增力手锤,解决了困扰综采支架检修工检修支架的棘手问题,大大提高了检修质量和效率,而这两项发明已荣获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此外他创造的敲打倾听法,改变了液压支架出故障后再去处理的被动局面;螺纹取出法,解决了管子头折在千斤顶接液嘴里不易取出的问题;分段开关检测法,解决了液压系统长、涉及面广不易找到故障点的难题;望、闻、问、切的故障排除方法,解决了工作面支架动作慢的问题……
王春坡想如果能够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安全生产就更加有了保障。他把多年的处理支架故障的好方法、好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编成了《支架工操作实用手册》工具书,分发到员工手中,带领公司全体支架检修工开展学业务、学技术、练本领活动。他坚持每周组织员工开展一次支架检修质量回头看活动,对本周支架检修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检修方法、经验及质量情况,相互交流,谈体会、查不足,共同提高支架检修技能和质量。
说起自己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到成为一名行业标杆人物,王春坡说自己最大的秘诀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干什么就得负责任,有了这样的信念和追求,世上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