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市的新农村,随处可见静谧整洁的村庄、白墙黛瓦的房舍、一尘不染的庭院……这就是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整治一役达标”的决心,确定了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强富美”唐山样板的定位。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建设为重点,让旧村有新颜,真正清出了整洁环境、拆出了发展空间、建出了美好家园、管出了长效机制、补齐了环境短板、增强了幸福指数。
“如何科学合理订制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如何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机制?如何改变农民生活习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全市各地深挖潜力,打造特色,探索出了一条条经验做法,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重要遵循。记者近日分别走访了迁西县、丰南区和迁安市。
迁西县:念好“七”字诀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昔日的农村面貌已经成为历史。在迁西县东城峪村,远处青山叠嶂,近处河水潺潺。干净整洁的村道,繁花似锦的街心花园。“村里变化太大了,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两个家庭垃圾分类收集桶,每个人都自觉维护村里卫生、家里卫生。”村民曹淑娟说出了切身感受。
东莲花院乡西部的东城峪村,是潘大水库移民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片区——花乡果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重点村。该村曾经是典型的房前大粪坑、屋后柴草垛,村内房屋多为搬迁时所建,年久失修,违章建筑多,与附近的青山绿水格格不入。是什么让这个小山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迁西县农村基础薄弱,资金不足,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拿出来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此,迁西在机制上想办法,采取“123456”工作法,探索5种模式,打造六大片区,一手抓政府主导,一手抓农民主体,推动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构建了“政府主导、村组组织、农民主体”的共建共享框架,从而实现了从“全域整治”向“全域美丽”的嬗变。
一是“高”,顶配推动,县委书记、县长直接领导开展先期调研、工作谋划、动员部署、组织推进、成效考核,迅速形成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深度治理攻坚行动”的浓厚氛围。二是“全”,全域整治,确定了“四区七线一环境”为整治重点。三是“实”,台账推进,坚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进有力的县乡村三级环境整治工作大格局。四是“严”,做必争优,坚持严格标准,按照全省领先、全市一流目标,制定了《迁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对照省、市部署制定更高标准,坚决避免低质量返工。五是“导”,奖惩并用,县财政先期拨付各乡镇670万元启动资金,建立观摩评比、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每周一观摩一评比,对工作成效好的乡镇准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后倒排第一的,由乡镇党委书记在全县大会上作表态发言。六是“干”,决战决胜,坚持一线决战,全县上下以事不过夜、只争朝夕情怀推进整治工作。七是“长”,机制保障,坚持建立以市场手段为主导的长效机制,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深度治理攻坚行动”成果。并探索出“一规五化”长效机制,“一规”即村规民约,“五化”即责任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运行市场化、参与多元化、督考绩效化。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务实管用、长久有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
不久前,迁西荣获国家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丰南区:精品示范促提升
2019年,对于丰南区崔庄户村村民王冬雪来说,是个好年份,家里有了24小时自来水,污水管道直通厨房,房屋装上了保温层,旱厕入户变冲厕,住了十几年的老式农院被改造成了新式住宅。
整个崔庄户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标准节能路灯照亮了普家庄村的每一条道路,村屯巷路变为油黑的柏油马路,通讯电缆全部移到地下,主要街道装上了监控,主题公园,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里还有了污水处理厂,真正做到了雨污分离,让村民们心中勾画过无数次的“幸福家园”日渐清晰。
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得到改善的同时,丰南区整体考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空间安排、功能布局、施工集成水、电、路、讯、暖、污、厕、灯、监控等建设,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长效化。
“这个是崔庄户村的污水处理站,家里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流到污水收集池,经过二次处理变成四类水后,流入村里进行农田灌溉。”东田乡乡长王建辉说。
污水不乱倒、房前屋后不再垃圾扎堆,取而代之的是标准的垃圾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污水、垃圾、厕所虽是一桩桩“小事”,背后却是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课题。
丰南区按照“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和和美美”标准,聘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院的有关人员,编制了《丰南区“四位一体”(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按照“一带三区三组团”的总体思路,实施“1090”工程,突出打造10个示范村、90个重点提升村,全面带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按照“努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标杆样板”的目标,重点打造唐津运河沿线省级示范区,包括东田庄乡王打刁、崔庄户和唐坊镇孙老庄、孔家庄4个示范村和22个提升村。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实施,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先后组织实施了各村街道提升、墙体整治、村庄绿化、文化礼堂、电代煤等工程项目,打造了迎宾广场、康养中心、500亩药田花海、70亩百草园等一系列景观节点,实现了农村改厕全覆盖和污水、垃圾100%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极大改善。同时,投资2500万元,打造黄各庄镇、大齐各庄镇两个区级示范区,包括5个示范村,36个提升村,在道路提升、墙体整治、绿化美化、景观节点等方面查漏补缺、全面完善,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迁安市:依托四条生态绿道
作为一座正在加快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打造全国有位置、全省一流的乡村振兴“迁安样板”?迁安坚持规划先行、全域整治、梯次推进,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走进迁安市侯台子村,恍若置身于江南小镇:垃圾坑改成的水上公园,亭台阁榭倒映水中,木质栈道上,人们赏锦鲤观青莲;南侧崭新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图书室、民俗村史馆、党员教育活动中心、法律、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等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西侧是新建的文化广场、徽派风格的文化大舞台;东侧、北侧,灰白相间的徽派院墙上点缀着精美油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炳辉介绍说,“现在村里绿化、美化,利用废弃场地建设了小游园等。如今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村就位于西部森林生态绿道中,以后来我们村旅游的人肯定特别多,日子是越来越好。”
西部森林生态绿道全长29.4公里,以成山到灵山旅游路为主线,立足假日休闲、生态观光、原始风貌的定位,整合原始森林、地质景观、宗教文化等资源,建设5个生态观光旅游园,大力发展生态地质特色旅游业。而这正是迁安市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迁安市以四条生态绿道为依托,围绕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四美”目标不断加大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三纵一横”四条绿道和南部(京哈铁路、津秦客专、京哈高速、102国道)“四线”为轴线,按照“示范区—示范村—提升村—整治村”四个层级,分年度推进北部长城山野绿道片区、西部森林生态绿道片区、南部“四线”片区、中部山水融城绿道片区和东部滨河田园绿道片区五大片区,2019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全域覆盖。“一横”即北部长城山野绿道,全长31.5公里,重点是在道路两侧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思路,在两侧栽植不少于100米的绿化林带,维护生态环境。并依托长城资源和山区林果资源,建设一批休闲驿站、旅游景区和农业基地,形成以长城文化为主题,以绿色环境为主打,以若干节点为支撑的整体景区。以这条绿道为依托,美丽乡村片区建设2016年已被确定为省级12个重点片区之一,也是唐山市唯一的一个省级重点片区。三纵绿道以滦河为主线,依托龙山、黄台山、佛山和滦河、三里河以及河东河西区,开展滦河大开发工程,整体形成水系旅游、自行车绿道和自驾车绿道旅游线路,这条绿道已成为水城相融、和谐自然、功能齐全的文化休闲型绿道。三纵绿道中的东部滨河田园绿道,全长28.2公里,主要定位于农业开发、农产品展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沿绿道两侧建设一批万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和农业示范区,形成绿道连园区、园区跨绿道、处处有景观、片片都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底,将实现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村全覆盖,2021至2022年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成果,建成2个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今在唐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在唐山大地的一场场自觉行动。一个个昔日的“脏乱差”村庄在环境整治中加速蝶变,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铺陈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