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市卫生与健康系统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我市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艾滋病、结核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得到提高。
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家,其中,市级疾控机构1家、县级疾控机构14家。全市建立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继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以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等,实现全市网络畅通,对疫情实行实时监控,加强传染病早期预警。制订各种传染病暴发疫情及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公共卫生疫情信息网络报告制度。
我市在全省率先具备生活饮用水106项的检验能力和140余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能力。今年,市财政拨付2125.8万元,用于二级以上医院和县级疾控机构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改建、新建。目前,已备案启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增加到38个,日检测能力增加到15520人份。
巩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我市统筹规划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强化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资源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
我市强化市、县二级传染病专科和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建设,逐步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423个,其中三级医院增加到15家,包括4家县级医院和2家民营医院。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5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6.3张,高于全省5.6张的平均水平。全市卫生人员总数5.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万人、注册护士2.3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08人、注册护士数2.95人,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市工人医院外科大楼等一批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相继竣工启用,市中心区医院开放扩增床位6213张。全市年门急诊量3331万人次,年住院人数114万人次,分别比2010年增长23%和26%。
目前,全市设有2所传染病专科医院,在12所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了传染病院区,全市开放传染病专科床位达到635张。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市设置2所市级、19所县级集中收治定点医院和53所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并将市第九医院、市第四医院、市第八医院、第三医院改造为路北、路南、高新、古冶区级定点医院。
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置重症医学科,ICU病房开放床位占比达到编制床位的2%至5%。各县级以上医院全部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26所公立医院全域性加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为争创区域性医疗中心奠定基础。
建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近十年来,我市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认真落实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工作,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动态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趋势,加强对流感、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诊断和研判,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早治疗。
根据疫情形势制定调整防控策略,我市制发防控方案、政策指南、工作通知、指令信息,强化疫情防控指挥调度。市疫情防控领导机构联动18个县(市、区)、231个乡镇(街道)、6199个行政村(社区),强化疫情防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重点人员做到信息可追溯、管控能到位,形成全域分区分级推进、部门分块联动的良好格局。
夯实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十年来,我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得到稳步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健全,布局合理,城乡之间发展均衡,人员配备齐全,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市重新制定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整设置,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网络布局。在城市,按照“一办事处一中心、一居委会一站”的原则,设置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农村,按照“一乡一院、一村一室”的原则,设置190所乡镇卫生院、6485个村卫生室。全市已全部消除“空白村卫生室”和“空白村医”。全市乡镇卫生院人数达到4170人,注册乡村医生8407人。
近十年来,我市改造升级乡镇卫生院85所,新建、改扩建高标准集体产权卫生室4700多所。全市190所乡镇卫生院均达到基本标准,其中23家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为乡镇卫生院和集体产权村卫生室购置基本设备,为基层医疗机构搭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基本药物采购平台、新农合信息结算平台”三个信息平台,实现远程会诊、互联互通,方便群众就医。
以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和乡村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我市建立以城市三级医院、市级专科医院为龙头的6大医疗集团、4大专科联盟,覆盖全部二级医院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目前,全市基本建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