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走失老人平安回家
环网 发表于:2016-11-28 09:3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812
  在我们身边,“老人走失”的消息已屡见不鲜,而每一次老人走失的背后,都是家人的苦苦找寻和身心煎熬,有的甚至造成一个家庭长久的伤痛——
让走失老人平安回家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王蓉辉 赵雅静)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至2015年末,我市60岁以上老人达155万余人,占人口总数的20.6%。唐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
  伴随着老龄化加快的发展趋势而来的,是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老人走失”就是其中的一个焦点。如何让走失的老人能够尽快、平安地回家,进而防患于未然、尽最大可能避免老人走失悲剧的发生,应该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积极承担的共同责任。
  老人为何会频频走失
  路南区友谊里派出所田立元所长和民警陈梦颀都记不清他们到底帮助了多少走失老人回家。这所辖区内的老年居民较多,值班民警每年都会遇到二三十起这样的事,有的老人走失过两三回甚至更多。曾有一位80岁左右的老人,冬天半夜起床解手,不知怎么就走出了家门,跌入附近街道边白天刚挖开的电缆施工沟里。正巧陈梦颀巡逻到那里,发现土沟里有物体在动,下去查看,这才发现了老人。
  前不久,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首份《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报告显示,全国每年走失老人约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80%,男性占42%,女性占58%;而让人不安的一个数据表明,在接受救助回家的走失老人中,仍会有26%再次走失,走失5次以上的老人竟达6%。一些老人在走失中意外受伤或发生急病,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第五医院业务副院长沈振明对老年人走失问题做过长期的医学研究。据沈振明介绍,老年人走失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方面之一。
  失智和缺乏照料是老年人走失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原因上讲,老年人走失一方面是由于年龄的增长,离退休问题、空巢问题、高楼住宅的幽闭感、家庭支持系统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社会功能的降低,老年人最容易出现无用感、孤独感,出现情绪不稳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对家人的过度依赖及各种躯体不适表现。另一方面,由于身体机能,尤其是大脑功能的衰退和各种躯体疾病的折磨,更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还有一些老人晚年搬到新的居住地生活养老,对环境不熟悉,方位感不强,或患有阿尔采默氏病及其他脑血管病,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低下,感觉能力、计算力、理解力、记忆力、定向障碍等智能损害,因此更容易出现走失问题。
  陈梦颀警官提供的材料也证明了专家的分析,他们救助的走失老人中,患有小脑萎缩、精神疾病,或子女不能常守在身边的情况占了大多数。他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在街边和社区里发现有精神恍惚或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一定要及时报警或向附近的派出所民警求助。
  不是只有高龄老人才会走失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人们必须改变只有高龄老人才会走失的观念,一些走失老人的年龄竟才过60岁。
  路北区祥富里社区曾经救助过一位60多岁的走失老人,这位老人就居住在该社区,有一天下楼遛了个弯儿,突然间脑子就一片空白,想不起回家的路了。他的家人也想不明白,自家老人才60多岁,平日里思维清楚,身体硬朗,怎么就会患上老年痴呆病了呢?
  陈梦颀警官说,辖区内一位才60多岁、单身居住的老太太,光他帮忙送回家就有两三回。
  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疾病在发病初期已有各种迹象显示,只是容易被家人忽视,加之人越上年纪、越怕被说老的心态支使,结果就是讳疾忌医,没能尽早诊治,最终导致老人走失风险的增加。
  沈振明院长对此特别指出,作为家人,一定要对老人多关心、关怀,对患有老年痴呆病的老人要多理解、多陪伴、多沟通,避免老人独处,通过关爱与情感的支持,消除或减轻老人的孤独焦虑恐惧感,尤其是老人发生走失后要多交流安慰,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问题的原因,缓解老年人走失后的紧张恐惧感。同时,家人可以帮助老人多做训练,可以下棋、读报、聊天、锻炼身体,适当参加社交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让老人积极用脑,保持乐观情绪,充实精神生活。
  应对老人走失,唐山“红手环”在行动
  今年,一只橘红色的小手环正逐渐进入唐山人的视野。
  8月底,唐山民政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动了“孝行唐山,爱在手腕”“红手环”公益活动,从9月1日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持本人身份证在社区居委会等地免费领取紧急救助“红手环”。
  记者在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到,每个“红手环”上面标刻有12349热线号和每个持有老人的编号,十分醒目,和“红手环”对应的,是一张包括老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家属电话以及健康状况、过往病史、药物过敏等情况的登记表,由老人到手环发放点领取手环时填写,这张表将会由工作人员录入12349服务平台。一旦老人走失,或在外晕倒、跌伤,路人可拨打12349公益热线,报告老人的手环编号,工作人员即可按照编号迅速查找到老人的家属,而登记的老人病史及药物过敏情况,又能在第一时间为医护人员抢救提供有效的信息。
  家住路北区团结里社区的张先生为年迈的父母领取了“红手环”。他以前曾在父母的衣服衬里缝过写有家庭住址和子女联系电话的布条,但总担心会被一些专打老年人主意的不法分子弄去,而“红手环”上只有热线电话和老人的编号,他觉得这样很有安全感。
  服务中心负责人郑会忠主任告诉记者,在他们救助的走失老人中,有一位老人被路人发现时,除了手上的“红手环”,身上已没有任何能提供帮助的物品,而他本人还无法说清自己和家里的情况,是路人看到了“红手环”后,试着拨打12349热线,才使老人找回了家。
  截至目前,“红手环”的发放地点已覆盖路北区、路南区、高新区,并逐步向县区延伸,已发放27000多个手环。最让人欣喜的是,通过“红手环”,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已有19位老人得到帮助,成功找到家人,其中包括18位走失老人和1位在外受伤的老人。
  据了解,唐山民政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的紧急救助“红手环”服务,在全国尚属首家,一经媒体报道后,已在省内外许多城市引起关注。
  唐山民政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佩戴上“红手环”,他们也会把这项公益服务功能做到更好更完善。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