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生态唐山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十项重点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扎实高效推进,聚焦重点工程,着力打造了环城高速绿色生态屏障、唐山南湖、唐山花海、迁西长河生态治理等特色亮点工程,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森提供了“唐山经验”和“唐山样板”,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营造林84.01万亩,占省营造林总任务70万亩的120.02%,高质量圆满完成了国土绿化任务,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聚焦城市拓绿,构筑全城绿色屏障,提升城市品质魅力。结合“一港双城”建设,大幅增加城区及周边绿化面积,不断提升绿化档次水平,让城市浸润绿色、让市民共享良好生态之福。一是两湖区域增绿添彩。在南湖区域实施大规模生态改造,拓展绿色空间,提升绿化水平档次,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区已蝶变为生态良好的“城市会客厅”。在东湖区域加快采煤沉降区生态治理修复,建设“唐山花海”,投资57亿元,以“花”为主题,打造“千倾花海”,建设唐山“后花园”。二是两环通道绿廊环绕。高标准实施环城高速和城市二环线绿化美化,二环线两侧各建设了100米的生态景观林带,环城高速每侧绿化宽度达到500米,近100公里长的闭合式城市翡翠项链和绿色生态屏障已经形成。三是公共空间插绿补绿。采取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退硬还绿、裸土复绿等措施,推动公园游园、一街一景、单位庭院绿化改造升级,2019年城市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14万亩,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03平方米。
聚焦乡镇扩绿,推进农村绿化工程,创建了绿色美好家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城乡一体、整体绿化”思路,依托乡村现有村庄、通道、山地、农田、林地等自然景观,实施全方位造林绿化。一是开展森林村镇创建工程,培植环村林、护田林、护路林,重点建设生态景观林和特色经果林,打造“春有花、秋有果、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景观,已建成森林小镇15个,森林村庄300个,其中国家级森林村庄47,省级52个。二是高标准实施“一环八线”重要通道绿化,完成通道绿化491.5公里,新造林5.2万亩,加上上年的“一环四线”,全市已形成环绕市区、横越东西、纵贯南北、树种多样、色彩丰富的绿美生态廊道。三是荒山绿化工程。组织开展大规模山区综合开发,继续深入推进6个重点片区和20个示范沟,完成高标准经济林和生态林6.5万亩,涌现了滦州鸡冠山等一批山区综合开发亮点。完成封山育林19.71万亩。四是在沿海地区实施重盐碱地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完善提升、沿海腹地纵深防护林建设和湿地修复保护等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2万亩。五是完成农田林网绿化任务1.35万亩,全市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以上。
聚焦水系添绿,实施全市全域治水,建成了活水绕城、河畅岸绿的生态美景。组织开展了“清水润城”工程,把沿河绿化作为提高水源涵养、水质净化能力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根本保障,按照“环库路两侧200米、主要河流两侧100米”标准,以滦河、陡河等41条河流和陡河水库等3个水源地为重点,全力推进水系河库廊道绿化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了遵化沙河、迁西长河等滨河绿廊106.7公里,水岸绿化率和水源地绿化率分别达95%和72%,林水相依、人水和谐的滨水绿带成为唐山河流新景观。
聚焦治霾增绿,拓展生态环境容量,破解污染围城历史难题。坚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构建蓝绿交织生态网络,大力实施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工业企业绿化工程,坚持厂区见缝插绿、厂外环厂植绿。去年企业植树1.96万亩,打造了一批现代“花园工厂”。
聚焦矿山复绿,绿化修复工业伤疤,竖起了矿山生态修复唐山样板。采取工程整地、客土造林、挂网喷播、开筑种植槽等有效措施,对292家已确定取缔关闭的露天矿山和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迹地实施修复绿化,完成矿山废弃地植被修复1.6万亩。打造了迁安金岭铁矿等一批矿山生态修复亮点。
纵观全市国土绿化工作,主要有4方面特点:一是工作摆位更加突出。市委、市政府站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生态唐山、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度,超前谋划,高标定位,实施“一把手”工程,为造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标准更加严格精准。坚持生态优先、精品绿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属地负责、县区主体的原则,突出生态优先,兼顾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严格落实“大绿量、多层次、多色彩”,努力打造树种色彩丰富、层次错落有致、林带连绵起伏、节点韵味别致的生态景观长廊。在精准摸底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高标建设。三是机制更加务实创新,采取多种措施破解资金、技术、群众工作难题。四是采取环环紧扣推进,示范引领带动,严格督导问效,认真核查验收,攻坚举措更加高效,实现了绿化工作起步早、行动快、标准高、效果实。 |